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国学文化道德经72章,去彼而取此( 六 )


有些患者属于阳气入阴的机制出现了问题 , 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 , 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 。 由阳入阴 , 是由表入里的过程 , 即由太阳至少阳 , 由少阳至阳明 , 由阳明至太阴 , 由太阴至少阴 , 由少阴至厥阴 , 人卧气血归于厥阴肝 , 就是这个道理 。 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由阳明到太阴的过程 , 这是由阳转阴的关键环节 , 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障碍 , 阳气自然无法入阴 , 人也就失眠了 。
阳明指的是什么呢?阳明指的是胃 。
【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国学文化道德经72章,去彼而取此】太阴指的是什么呢?太阴指的是脾 。
《素问·逆调论》中写道:“胃不和则卧不安”!为什么胃不和会出现卧不安呢?
因为阳气不能经过阳明胃 , 进入到太阴脾 , 阳不入阴 , 所以卧不安了!
且看《内经》中的半夏汤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方药并不多 , 仅有十方 , 而在《灵枢》里就有个半夏汤 , 专为不寐(即失眠)而设 。
组成:秫米一升 , 半夏五合
用法: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 , 扬之万遍 , 取其清五升煮之 , 炊苇薪 , 火沸 , 置秫米一升 , 治半夏五合 , 徐炊 , 令竭为一升去其滓 , 饮汁一小杯 , 日三 , 稍益 , 以知为度 。
功效:故其病新发者 , 复杯则卧 , 汗出则已矣;久者 , 三饮而已也 。
半夏汤确为治疗不寐之良方 , 功效显著 。
这里面的关键药材为半夏 。 半夏者 , 夏季一半 , 夏季到秋季 , 是大自然由阳转阴的过程 , 半夏生长于夏季之半 , 大自然阳气正浓之时 , 正所谓“阳极生阴” , 半夏归于胃经 , 禀赋有阳极生阴之气 , 是引阳入阴最好的药材 。
如果患者肝火较重 , 阳气是无法进入厥阴肝的 , 因为肝火排斥阳气所致 , 即使用半夏引阳入阴 , 也只能使阳气处于少阴、太阴的境地 , 患者能入睡 , 但比较浅 , 只有清泻肝火之后 , 人体才能深入熟睡 。
还有一味药材叫夏枯草 , 此药于夏季暑气正浓之时 , 长夏季节成熟而枯萎 , 万物只有入秋之后才枯黄 , 而此药独禀天地之气 , 提前枯黄 , 意喻能将金秋肃杀之气提前 , 此物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作用 , 肝火得清 , 则能吸引阳气入阴 , 所以对于阳不入阴、肝火亢盛的病人 , 半夏配夏枯草 , 疗效特佳 。
医圣张仲景的医德思想
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 ,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创造性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 ,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 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 ,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 。 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 , 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 。
张仲景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作医圣 , 他所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张仲景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 , 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 他的医德对后世医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
张仲景以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 。 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 , 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 。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 , 望齐侯之色 ,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 "越人"即秦越人、扁鹊 , 他制定了医家"骄恣不论于理"、"信巫不信医"等六不治行为准则 , 并提出"人之所病 , 疾病多;而医之所病 , 病道少"的技术要求 。 在"举世昏迷"的社会里 , 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 , 伤横夭之莫救" , 张扬着仁术济世的主张 。 "上以疗君亲之疾 , 下以救贫贱之厄" , 对于病人 , 他一视同仁 。 从传说中可以看出 , 他给皇帝和达官看病 , 也给冻坏耳朵的穷苦百姓治病 。 他看病态度认真负责 , 一丝不苟 , 力求保证医疗质量 , 反对"相对斯须 , 便处汤药"的草率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