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国学文化道德经72章,去彼而取此( 四 )


借古鉴今 。 《论语·颜渊》有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 孔子对曰:“政者 , 正也 。 子帅以正 , 孰敢不正?”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 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 。
博古通今、底蕴深厚 ,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 如果丢掉了 , 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 ”卓越的智慧——“执古之道 , 以御今之有” 。
黄帝内经说 , 失眠的原因 , 只有明其理 , 才能治其本 。 小时候的我喜欢爬山 , 老家屋后有一个很大的山洞 , 老人们都称之为“鸡蛋洞” , 我不理解便问太爷 , 为什么叫做“鸡蛋洞”?太爷这样解释:前些年 , 每逢夏天天气炎热 , 镇上收购的鸡蛋过不了几天就变质 , 无法保存 。 后来不知是谁发现尽管是夏天但山洞里却很冷 , 于是就修了一条山路 , 直通山洞 , 在洞内放了很多大缸 , 专门为鸡蛋过夏天准备 , 于是大家都称它为“鸡蛋洞” 。 太爷的话让我似信非信 , 为了验证其真伪 , 每逢夏天 , 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到山洞里玩 , 看看洞内是否很冷 。 情况的确如太爷所说 , 夏天虽然洞外天气炎热 , 但只要进入山洞 , 立即感到凉飕飕的 。 洞很深 , 站在洞中回头望 , 可以看到洞口的丝丝缕缕雾气 。 洞顶水汽凝结成水珠 , 不时向下滴 , 嘀嗒嘀嗒的 , 地面显得非常潮湿 。
又为了再观察到冬天洞内的情形 , 春节的时候 , 我和弟弟不顾下着大雪爬上屋后高高的山头 , 去感受鸡蛋洞里是否依旧很冷 。 情况正好相反 , 冬天的山洞却很暖和 , 我们在里面呆一会儿 , 就感到热燥 , 地面以及洞顶都很干燥 。 太爷说的没错 , 山洞果真是冬暖夏凉 。
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国学文化道德经72章,去彼而取此
文章图片

“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道理
学医之后看了《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我一直有些纳闷 , 春夏天气暖和 , 为什么还需要养阳?秋冬天气寒冷 , 却要养阴?难道春夏养阳不担心上火 , 秋冬养阴不担心体内湿邪加重?
某日 , 突然间想起小时候游玩山洞时的情形 , 对“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理解才明晰、深刻起来 。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 , 人体和地球就是一样的 。
就拿这个山洞来说 , 夏天虽然洞外天气炎热 , 但山洞内很冷 , 也潮湿;冬天虽然洞外大雪纷纷 , 但山洞内很热燥 。 我们的身体和山洞一样 , 夏天人体阳气充斥于体表 , 体内阳气缺乏 , 也会很潮湿、很阴冷;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 , 容易蒸腾阴液 , 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 。
内经上说“春夏养阳” , 看看夏天的山洞 , 再想想夏天时我们的五脏 , 养阳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看看冬天的山洞 , 再想想冬天时节我们的五脏 , 他们也是处于温燥当中 , 养阴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冬天吃火锅 , 补阴又补阳
我们说秋冬养阴 , 并不能错误的以为要每天吃上几个雪梨 , 喝冷饮 , 凉的酸奶 , 这样的错误做法 , 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寒湿体质 。 因为阴分得不到阳气的推动和运化 , 成了一潭死水 , 反过来伤人 。
每到冬季 , 各种火锅便在全国各地红火起来 , 大家都爱在那份酣畅淋漓中寻找着快乐 。 但火锅中多含有辛辣温燥之物 , 为什么吃完后 , 人还感到很暖和 , 很舒服呢?这与“秋冬养阴”知否违背呢?
真相是这样子的!冬季空气干燥 , 下几场雨、几场雪 , 空气并不会就此变得湿润呢?因为还取决于太阳 。 如果一场雨后阳光很好 , 空气中湿度就会增加;如果只是下雨下雪 , 气温不升高 , 空气依然干燥 。 所以说秋冬养阴的时候 , 别忘了适当的补充阳气 , 这样人体阴分才能得到阳气的蒸腾 , 才能濡养周身 , 才会泉源不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