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峰|区分天下,隐藏在大禹治水传说里的地理发现( 五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山西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面貌与社会特征上 , 已经表现出区域差异 。 特别是从经济上观察 , 在滹沱河至晋中一带 , “多半是狩猎、畜牧为主而兼营农业” , 在晋南与晋西南地区 , “则多半是以农业为主 , 兼营狩猎和畜牧业” 。 (王克林《山西考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上 , 《山西文物》一九八六年一期)山西考古学者认为 , 这种差异可能说明彼时已形成两大族群 , 北面的族类“可能是属狄(翟)族及其先世” , 南面的族群“似可视为中原华夏族或其支系的先世” 。 (王克林《山西考古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上 , 《山西文物》一九八六年一期)无论族属如何命名 , 这些文化现象说明在这个时候 , 已逐渐出现了一条“农猎”或“农畜”的分界线 。 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 , 山西南北一线的文化曾有南北影响强弱的拉锯变化 , 这在北部的朱开沟文化中有所反映 。
在南北文化拉锯变化的某个时间段 , 陶寺龙山文化在晋南出现 , 它的来源背景尚待确证 , 但其所包含的早期国家因素(礼器)却渐为公认 。 陶寺文化分布于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 , 在临汾、襄汾、侯马、曲沃、翼城、绛县、新绛、稷山、河津诸县(市)发现大量遗址 。 核心区是崇山周围的汾浍三角洲地带 。 遗址年代距今四千五百至三千九百年 。 从遗物中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看 , 其经济为发达原始农业 。 在时间与地理区位上 , 陶寺文化与夏朝具备衔接关系 。
|唐晓峰|区分天下,隐藏在大禹治水传说里的地理发现
本文图片


陶寺龙盘
盘口直径40.7cm、底径15cm、整体高9cm
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夏代国家形成的事实让我们无法忽视与其时空密切的陶寺文化的意义 , 而陶寺文化的地理位置 , 也让我们无法忽视它独特的人文边际关系 。 后来的晋国几乎占据了与陶寺文化相似的地理位置 。 关于晋国 , 史书中称“晋居深山 , 戎狄之与邻……拜戎不暇”(《左传·昭公十五年》) , 陶寺文化时期 , 周围的“深山”里活动着些什么样的人群 , 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现在关于晋南国家起源的历史 , 我们可以讲的话比以前多了许多 , 而晋南的特定人文地理部位 , 要求我们一切判断要以晋南的基本人文地理事实为依托 。 历史事件的地理机会有其必然性的内涵 , 夏朝国家绝不会是偶然地于晋南登场 。 我们站在历史地理学的立场认为:认识晋南 , 才能认识夏朝 。
相关图书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