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成功与失败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 二 )


28岁时,王阳明第三次赴考,终于考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事业似乎就此步入了正规,然而在大好前途的背后,最最凶险的考验正等待着他。
在王阳明当京官的第七个年头,那时皇帝已经换成了正德,而八虎之首、大宦官刘瑾正牢牢把持着政权,到处搜刮财富,陷害忠良,整个政局一片黑暗,如果有人敢反抗刘瑾,很快就会遭到残酷的报复,虽然王阳明已人到中年,终究还是憋不住这口正气。

良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成功与失败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
文章插图

王阳明呢,一身正气,洋洋洒洒写一篇文章,痛斥刘瑾为''权奸''。刘瑾一看,怒从心起,直接廷杖四十,把王阳明贬到了贵州龙场当驿丞。
王阳明原先官至六品,一下子就被送到了蛮荒之地。就是如此,刘瑾还是觉得不足以解心头之恨,派人跟王阳明离开京城,在路上把他干掉。
不得不说,王阳明是个人精。洞察到杀机后,他先是在路上题了一首绝命诗,说自己要学屈原、伍子胥壮烈自尽,随后来到江边,褪下衣物丢在岸上,布置了一个完美的自杀现场。杀手们循迹而来时,他早就偷偷爬上商船,随船而去。
王守仁早年信奉程朱理学,但始终不得其要领,曾''格竹子''而七日七夜,以实践程朱''格物穷理''之论,试图从一草一木中领悟永恒不变、无所不在的''至理'',终因积劳竭思而病倒,遂对程朱学说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良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成功与失败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
文章插图

【 良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成功与失败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三十七岁时因反对专权的宦官刘谨被贬滴为贵州龙场驿丞,在龙场驿他日夜静坐沉思,忽于一天夜悟出了''心即理''的道理'',始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生自足,不假外求'',认为已找出了程朱之学的真谛所在,由此而非常高兴,世人称之为''龙场悟道''。
对他的生平有简单的了解,怎能不喜欢他。他少有大志,目标坚定,一生为了自己的目标烧到油尽灯枯,死而无憾。期间也有过五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但这都是他在追寻自己人生终极目标路上看过的风景,''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之后'',目标再无变幻,一直到他''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地死去。
如此坚定地去追求一生所求,坚定不移,至死方休,叫人如何不喜爱?
虽天资聪慧,学习时却投入得像个疯子。对着竹子去格物,一格就是七天,以至于病倒。年轻时遍读考亭之书,结婚时和道士坐而论道以至忘了结婚。

良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成功与失败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
文章插图

如此聪明却又如此疯魔地热爱学习,叫我此等学渣如何不佩服,如何不喜爱?
能文能武,既能提笔写文章,又能马上安天下。讲学、平叛,两不耽误。
千古文人将军梦,他不仅做了梦,还梦想成真,叫人如何不仰慕,如何不喜爱?
他的人生经历中,打动我的,是他少年时写下''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的时刻,是他和湛若水相见恨晚,湛若水说他''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的时刻,是他在贵州龙场悟道的那一刻,是他平定宁王之乱的那一刻,也是他死于回家途中,弥留之际说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那一刻。
那些时刻的他,太耀眼了。

良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成功与失败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
文章插图

王阳明活了57岁,龙场悟道那年他34岁,提出''致良知''是在49岁,至此不渝。两大事件,一个标志着心学的正式诞生,一个标志着心学的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