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嘛呢石|被风刮过的故乡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时间:2021年6月12日14:30-16:30
地点:上海·单向空间
嘉宾:万玛才旦导演、作家
李 宗 陶写作者
主办:中信大方
从第一部长片《静静的嘛呢石》 , 到2020年最新上映的作品《气球》 , 导演万玛才旦一以贯之地用深邃、优美的镜头语言 , 抒写藏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 除此之外 , 作为一名作家 , 文学一直是他表达的重要媒介——《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电影的原著小说 , 均收录于其短篇小说集《乌金的牙齿》中 。 纸张轻盈而原始 , 是一个人的沉思;摄像机沉重而摩登 , 是一群人的同谋——双线并行 , 和而不同 。
但在故事之中 , 轻快的气球 , 是飞舞在天空中的现代化浪潮;庄重的嘛呢石 , 是铺陈在高原上的历史宗教传统——新旧轻重 , 冲突碰撞 。 对于自己家乡所经历的变迁 ,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织与隔阂 , 万玛才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 通过电影和文学 , 他向我们展示矛盾的所有细节 , 呈现生活里那些失衡的重量 。
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 , 中信大方联合单向空间 , 邀请到万玛才旦导演和写作者李宗陶 , 一起用对话来整体回顾万玛才旦的电影作品 , 和他的文学创作 。
1 小学在村里看卓别林《摩登时代》
李宗陶:大概是2004、2005年的时候 , 我第一次认识万玛老师 , 有幸看了他的《静静的嘛呢石》 , 也写过报道 。 这次做功课的时候 , 我拉出了他长长的一份工作单 , 万玛老师每一步走得扎扎实实 , 工作量巨大 。 刚才在后台 , 我开玩笑说 , 万玛老师会不会“站着打瞌睡” , 因为他写过一篇小说叫《站着打瞌睡的女孩》 。
万玛才旦:我的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是2004年拍摄 , 2005年拿出来参加各种电影节的 。 《静静的嘛呢石》得了2006年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 这么多年过去 , 我们又能够再次聚在这里 , 谈创作的方方面面 。 非常感谢我的出版方 , 出版了我这本短篇小说集《乌金的牙齿》 。
李宗陶:有上海电影节的由头 , 今天我们就电影和小说两个方面交叉着来聊 。 《乌金的牙齿》扉页上有两行字——“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乡的故事 , 一个更真实的被风刮过的故乡” 。 “故乡的故事”“自己的方式”“被风刮过” , 围绕这三个关键词 , 我问一些问题 。
万玛老师的故乡是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西瓦镇昨那村 , 昨天我在Google地图上看了一下 , 据说那一片是“青海的江南” , 地里能长出西瓜 。 作家往往都是从故乡出发的 , 像沈从文描写湘西的塔楼、竹林、黄泥墙、黑瓦 , 这是沈从文的乡下人的世界 。 万玛老师也给我们描述一下您的故乡 。
万玛才旦:刚刚李老师读到的这句话 , 其实跟我第一部电影的阐述是有关系的 。 以前我看露天电影长大的时候 , 也有一些藏族题材的电影 。 但基本上它们都是汉语对白 , 演员也都是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扮演者 。 从小看这些电影 , 心里有一些不满足 , 觉得他们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 , 包括很多生活细节 , 比如穿衣细节等 , 都很不准确 。
- 边际@思念是窗前的眼睛,望着望着,就被风吹红了
- 奇迹!惊险!斯里兰卡一男子被风筝带飞到空中,坠落后奇迹生还
- 绘画家|陈佳琦:不被风格定义的绘画家,绘画功底不俗
- 人物|刘先银散文:时间静静的,我轻轻想起(散文)
- 故乡|被风刮过的故乡
- 舞剧|“宝藏舞团”开启新征程,《静静的巴拉嘎尔河》能否成为又一“爆款”?
- 风格|陈佳琦:不被风格定义的绘画家,绘画功底不俗
- 湖水|静静的瓦尔登湖
- 静静的顿河|独家述评丨魅力上海“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