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性|谷曙光读《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了不起的思考

理论性|谷曙光读《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了不起的思考
文章图片

《了不起的游戏》 , 郭宝昌、陶庆梅著 , 三联书店2021年7月出版 , 346页 , 79.00元
为戏而生的人
《读书》杂志今年第五期上 , 名导演郭宝昌发表了《京剧现代化 , 需要“革命派”》 , 随后《读书》微信公众号加以推送 。 郭文议论的核心 , 是毁誉参半的革命样板戏;从文后的读者留言看 , 对文章本身的评价也是聚讼纷纭的 。
我熟悉的郭宝昌 , 是电视剧《大宅门》的编剧和导演 , 这部戏的京味儿那么足 , 戏里又自带京剧“范儿” , 我早已断定郭宝昌是不折不扣的戏迷了 。 不过 , 当我看到《京剧现代化 , 需要“革命派”》时 , 还是禁不住惊诧于其人对京剧学术思考的深入和梨园掌故的信手拈来 。 说句诛心之论 , 郭文的“生猛鲜活” , 比起所谓的学院派 , 已经“甩出几条街”矣 。 这样的文章 , 自是越多越好;更不怕有争论 ,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也 。
转眼到了7月 , 忽有友人向我推荐郭宝昌的新书《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 , 碰巧我又看到系列短视频——郭宝昌说京剧 , 觉得是和书相配套的 , 于是兴味更浓 。 在郭宝昌谈京剧视频的开头 , 他说的一句话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样我比你们强 , 我比你们爱京剧 。 ”当读罢其书 , 再听到这句话时 , 真尤有感触 。 我想 , 郭宝昌是为戏而生的人 , 这个戏 , 既是电影、电视剧 , 更是京剧 。 作为戏痴的郭宝昌 , “英雄事迹”可不少 , 书中俯拾皆是:
他坚决拒绝送票 , 一定要自己去排队买票看戏(最多连夜排过十个小时) , 自言“这就是享受折磨 , 寻求戏外的快感” 。
当程砚秋去世 , 他主动戴孝三天 , 很长时间都难受得吃不下饭 。
名伶谭富英在台上擤鼻涕 , 有人诟病 , 他愤怒地回怼:“谭富英怎么就不能擤鼻涕?”
为了捧年轻的马长礼 , 他竟然在剧场跟人掐架 , 为偶像豁出去了 。
……
这比起今天的粉丝追星 , 有过之而无不及 。 郭宝昌对京剧 , 何止是爱 , 那是真爱、深爱、酷爱 , 爱到骨髓里 。 他自谦“班门弄斧” , 但其实 , 套一句《论语》 , “斯人也而有斯书也”!只有这样毕生热爱京剧的“痴人”“戏魔” , 才配写出这样的奇书 。 郭宝昌已经年逾八旬 , 称一句“郭老” , 那是天经地义 。 下文就以“郭老”相称吧 。
三大体系实在有些乱!
我理解 , 贯穿《了不起的游戏》的最核心论点 , 就是游戏性 。 其余叫好、丑、样板戏、戏曲电影诸章 , 角度各异 , 但贯穿起来 , 却能“拱卫”游戏说 , 层层剥笋地把京剧的观演体系说清楚了 , 令全书呈现出形散神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来 。
近代以来 , 国事日非 , 西学东渐 , 国人渐渐患上理论“失语症” , 每依人作嫁 。 用郭老的话说 , 就是“文化媒体的阵地始终被西方美学笼罩着” 。 有鉴于此 , 郭老在自己的书里 , 为京剧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而大声疾呼 。 第一章就开宗明义 , 响亮地喊出了“我们是游戏派” 。
谈京剧理论 , 始终离不开所谓的“三大体系” , 重点其实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 , 而梅兰芳很多时候不过是陪衬 。 这个说法 , 颇有点挟洋自重的意味 , 先由黄佐临首倡 , 咱们自己人前“加持”、后又质疑 , 真令人尴尬!更遗憾的是 , 很多理论家仰人鼻息、削足适履 , 却始终不能用洋人的理论说清本国的艺术 。 还是郭老敢言:“三大体系实在有些乱!”谈京剧表演理论者 , 什么体验派、表现派、表现体验结合派、随进随出派、时进时出派 , 谈京剧美学者 , 又是间离手法、第四堵墙、现实主义的、从生活中来的……我也觉得乱花迷眼!在解释京剧表演理论和美学上 , 我们长期“充满了自卑” 。 连阿甲这样的大名家 , 都是斯坦尼体系的信奉者 , 到老却陷入无法自解的迷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