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性|谷曙光读《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了不起的思考( 五 )


我读《了不起的游戏》 , 钦服于郭老的敢言和直面问题 , 毫不掩饰 , 时不时就蹦出妙语来 , 金句多多 , 有特殊的京味风格和幽默感 , 这比读云山雾罩的秀才文章过瘾多矣 。 谈到京剧的危机问题 , 郭老直言:“大部分剧目失传了 。 ……只剩几十出戏 , 颠来倒去地演 , 观众尽失!现代观众是有分辨能力的 , 别把观众当傻子 , 把观众当傻子的人 , 才真正低智商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鼓吹“振兴京剧” , 搞了几十年 , 实际却是江河日下 , 但有司似乎还不愿正视这个问题 。 郭老又说:“现在看传统戏的 , 只是一小部分群体 , 带有特殊的粉丝效应 。 ……有些年轻人喜欢上了京剧 , 完全不是京剧本身的魅力 , 反而是通过郭德纲的相声 , 通过抖音 , 通过流行歌 , 通过综艺节目 , 喜欢上了京剧 。 ”敢于肯定郭德纲传播京剧的功劳 , 这足以说明年过八旬的郭老“与时俱进” , 比起体制内的某些抱残守缺者 , 显然更清醒、更识时务 。
理论性|谷曙光读《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了不起的思考
文章图片

今天演京剧真正有票房的是郭德纲
京剧的雅俗问题 , 也是谈论很多的话题了 , 郭老却能老生常谈出新意 , 他戏谑道:“花两毛钱买票在戏院里光着膀子看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的车夫 , 与皇宫里讲排场看戏的慈禧太后看的是一样的戏 , 共享同一种审美经验 。 这是中国很奇特的现象 。 在莫斯科大剧院看苏联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的《天鹅湖》 , 绝无光膀子的看客 。 ”这就最形象地说明了京剧的大雅大俗、雅俗贯通 , 京剧的美学确乎与众不同 。 听程砚秋的唱 , 竟能体会出那种“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的高妙境地 , 可谓审美的极致;看《淮河营》 , 马富禄的栾布也能唱出“生死的关头连屎也不叫拉”这种“接地气”的词句(我想 , 贩夫走卒并不觉其粗鄙) 。
理论性|谷曙光读《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了不起的思考
文章图片

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
郭老的书 , 非但不回避疑难问题 , 还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 书中重笔谈到的检场、一桌二椅、跷功、布景、自报家门等 , 都是京剧研究中有过争鸣商榷的问题 。 比如 , 京剧的自报家门 , 既被人诟病 , 也为人不解 , 当年周扬表示过不喜欢 , 而马彦祥这样的专家就试图加以改革 。 郭老善于类推:“《红楼梦》开篇 , 就把正副两册十二金钗的命运给你交了底 , 有意不制造悬念 。 上来就把人物命运都告诉你 。 京剧与此如出一辙 , 所有人物上场都要自报家门 , 说自己要干什么和怎么干 , 先交了底 , 也是不人为地制造悬念 。 ”从戏到小说 , 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哲学的层面看待自报家门 , 让人顿觉棋高一着 。
理论性|谷曙光读《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了不起的思考
文章图片

清末剧照之杨小楼、余玉琴《青石山》(余踩跷)
海内一人:电影与京剧“拉仇恨”
郭老多年来 , 游走于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之间 , 他是最有资格谈这四者关系的艺术界人士 。 他说:“在我的经验中 , 演戏作为演员最享受的是京剧 , 其次是话剧 , 再次是电影 , 最没劲的是电视剧 。 电视剧最玩儿闹……拍电影最紧张……负担最重的是演话剧……比较起来 , 唱京剧……一上了台就想撒欢儿 , 表现自己 , 只想过戏瘾 , 赢彩头 , 台下一鼓掌叫好 , 便成就了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 ”这辨析 , 如同京酱鸭片 , 爽脆不柴、香味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