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普鲁斯特|普鲁斯特:我忆故我在|封面人物

马塞尔·普鲁斯特|普鲁斯特:我忆故我在|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追忆似水年华》流露着迟暮的忧伤 , 但对读懂它的人来说却又振奋人心 , 因为哀叹中深藏的恰是它的反面 , 是对人生、生命的强烈欲求和留恋……并非谁都能成为普鲁斯特 , 但也许每个人都可从“追忆”中获取升华 , 留住“似水华年” 。
文 /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人员 李乃清
“假若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 人类将遭毁灭 , 在确知死期不远到死亡降临这段时间里 , 你认为人类对此会作何反应?你在这最后的时刻又会做些什么?”
大约100年前 , 1922年夏天 , 巴黎当时最为畅销的晚报《不妥协者》挖空心思出了这么道题 , 邀请几位法国名流作答 。
“人们会乱作一团 , 径奔最近的教堂;但我会利用这最后的机会去登山 , 尽赏阿尔卑斯美景 。 ”(亨利·波尔多 , 知名文人)
“男人对其行为的长远后果没了任何顾忌 , 岂不变得无法无天?”(贝尔特·鲍维 , 巴黎名伶)
“去玩最后一局牌 , 去打最后一场网球、高尔夫 。 ”(亨利·罗贝尔 , 作家)
有意思的是 , 在这篇“末日赴死”报章问答结尾 , 出现了一番有违常识的警世论调:
“如果我们真将面对死亡威胁 , 我想生活对于我们会忽然变得美妙 。 想想吧 , 因为我们的懒惰和拖延 , 竟致那么多计划、旅行、恋爱、对人生的探究与我们失之交臂 , 未见实行!……大难不至 , 我们就会什么也不做 , 我们会发现自己又回到日复一日的平庸生活 , 生活的欲望在此消磨殆尽 。 但是要热爱生活 , 抓住现在 , 我们无需等到大难临头 。 想想这一点就尽够了:我们是人 , 终有一死 , 也许今夜死神就会将我们带离人世 。 ”
这位就“末世论”发表上述高见的名人是个离群索居的小说家 。 他对体育兴趣阙如(据说他曾试着下过一次国际象棋;另外靠别人帮忙 , 放过两回风筝) 。 此君生命最后14年在一张狭窄的床上度过 , 身上覆一堆薄薄毛毯 , 就着床边的昏昏灯火 , 写他那部长得令人称奇的煌煌7卷本小说 。
马塞尔·普鲁斯特|普鲁斯特:我忆故我在|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这部长篇巨著名为《追忆似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 又译《寻找失去的时间》《追寻逝去的时光》等 , 以下简称《追忆》) , 描摹的是走向没落、骚动的“美好年代”里行将消亡的贵族阶层浮世绘:上流社会无所事事的遗老遗少和饱食终日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 他们奢靡浮华的沙龙和晚宴 , 他们病态纠结的情爱和嫉妒 , 他们虚虚实实的欲望和风雅……在这个世界里 ,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疆界被打破 , 过去在不经意间埋下未来的线索 , 未来又沾染了怀旧沧桑的色彩 , 现在则暧昧不清 , 像一场握在手中又从指间流走的爱情 , 一切的一切 , 皆化作椴花茶杯中浮现的流光碎影……
自1913年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问世 , 《追忆》即被推崇为经典之作 。 一位法国批评家认为作者可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 一位意大利批评家把他比作司汤达 , 一位奥地利公主甚至愿意与他谈婚论嫁……
这位小说家名叫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 1871-1922) , 他写具有摧毁性的“时间” , 也写具有拯救性的“回忆” 。
马塞尔·普鲁斯特|普鲁斯特:我忆故我在|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方舟与白鸽:普鲁斯特影像集》 , 作者: [法]帕特里西亚 ·芒特-普鲁斯特张新木译 , 译林出版社
本雅明说:“普鲁斯特不可思议地使得整个世界随着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一同衰老 , 同时又把这个生命过程表现为一个瞬间 。 那些本来会消退、停滞的事物在这种浓缩状态中化为一道耀眼的闪光 , 这个瞬间使人重又变得年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