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评展|让人困惑的“隐逸”:大都会里看归隐( 四 )


在贴合的前提下 , 好的展览能从展品和展览理念做到让人耳目一新 , 引人深思 , 而这个展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 大多展品显得平乏无奇 , 关键在于理念略显保守 , 缺乏挖掘主题 。 “归隐”这个概念在最后沦为了一种形式 , 似乎只要一个人在一个空间里便算是归隐 , 包括深闺中的女性 , 或者在松台独坐的人 。 我更渴望看到对“归隐”有意识的探讨 , 比如之前已经论述到归隐的诸多含义, 以及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他馆藏的对话 。 尤其是对于“归隐”、“雅集”这种中国绘画里的老生常谈 , 不去做策展上的考量、挖掘 , 很容易就会变得无趣和流于表面,如高士观瀑/观山水 , 展览选了太多画作都是类似的构图 , 到后面感到乏味 。 最后 , 一些小的瑕疵还包括 , 展品的解说大多停留于描述性的 , 没有给观众太多额外的信息;展览里不少瓷器在展柜里看不到背面的图样 。
诚然 , 作为一个周期性更换的常规展 , 和大投入的特展是不同的;该展在2022年1月31日将会迎来第二轮 , 或许会有不俗的表现 。 如果在纽约附近、对于中国艺术有一般兴趣的 , 不妨一看 。
(作者系纽约州立大学兼任教授 , 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