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女性主义思潮涌动,她们选择回归家庭( 三 )


媒体|女性主义思潮涌动,她们选择回归家庭
文章图片

纪录片《不可侵犯》剧照 。
然而 , 很多这类所谓的当代女性主义言论和评议背后的观念 , 都认为挑战制度性不平等太骇人、太过艰巨 , 因此是不现实 , 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相反 , 她们通常强调以不断的自我调整和自我督促来实现微小改变的重要性 , 声称这种自我调整会带来赋权和自我转变 。 就像罗莎琳德和我所主张的 , 她们“提出的‘女性主义’计划 , 是要妇女在当前的资本主义和企业现状下 , 积极、建设性地采取策略改变自我” , 因为在她们看来 , 改变那些现实绝无可能 。 例如 , 第1章提到过的《纽约时报》畅销书《信心密码》 , 其中勉励妇女只有自信才能获得职场和其他领域的平等 , 便部分是建立在制度层面的男性主导和性别失衡基本上无可撼动的“务实”观点上的 。 “现实给人不好的预感” , 美国采访人员卡蒂·凯(Katty Kay)和克莱尔·希普曼(Claire Shipman)写道 , 指责外部障碍“虽然容易 , 但入了歧途” 。 相反 , 由于现实和环境无法改变 , 凯和希普曼呼吁女读者们找到“自我可控的部分” , 然后通过一系列行为步骤和自我监督来改变自身 , 从而避免计较制度上的不平等 。
事实上 , 媒体、职场和政府政策中流传的性别平等的再现 , 其核心要旨是妇女需要克服内心的障碍和“自己造成的”创伤 , 正是这些阻碍了她们变得自信、赋权和成功 。 关于妇女为何无法获得高层职位、取得职场成功 , 最流行的一种解释理论是冒牌者综合征 。 “哪怕已经成就非凡 , 甚至是该领域的专家 , 妇女似乎都无法摆脱这样一种感觉: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真面目——技术或能力有限的冒牌货——只是时间问题 。 ”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写道 。 这个心理学概念时常出现在职场性别平等的政策讨论 , 以及帮助妇女解决和克服其“冒牌感”的项目中 。 很多著名女演员 , 包括埃玛·沃森(Emma Watson)和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 以及诗人兼民权活动家玛雅·安杰卢(Maya Angelou)都曾在媒体上承认遇到过这种症状 。 这一解释如此流行 , 以至于《赫芬顿邮报》采访人员萨曼莎·西蒙兹(Samantha Simmonds)暗示 ,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要求2017年6月提前举行大选的决定 , 是“我见过或采访过的每位成功女人”与生俱来的缺陷“冒牌者综合征”导致的结果 。 西蒙兹推测:“或许她只是感觉首相并非当之无愧——感觉不算名副其实 , 或众望所归 , 而只有举行大选才能打消那些自我怀疑 。 ”(不过由于保守党在选举中失去了多数席位 , 这种推测是为了获得信心的策略自然适得其反了 。 )
媒体|女性主义思潮涌动,她们选择回归家庭
文章图片

《向前一步:女性 , 工作与领导意志》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著 , 颜筝译 , 中信出版社 , 2013年6月 。
因此 , 虽然当代妇女自我赋权的说法热烈支持和推崇通过个人转变来解决社会变革和性别平等问题 , 但对于促成宏观制度性变革的可能 , 却秉持了宿命论的态度 。 它们告诉我们情形不容乐观 , 同时又强调“事实如此” , 因此 , 可以对抗的主要或者唯一障碍 , 就在于自身 。 法国社会学家吕克·博尔坦斯基(Luc Boltanski)和夏娃·基亚佩洛(Eve Chiapello)称 , 这种主流的宿命论意识对于资本主义的道德正当性至关重要 。 他们强调了文化再现在维系宿命论意识、削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的作用:

如果说 , 与通常预言其覆灭的推测相反 , 资本主义不仅存续了下来 , 而且势力不断扩张 , 那是因为它仰赖了许多能引导行为的、我们共享的再现和理由 , 它们把资本主义描绘成可以接受 , 甚至十分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唯一可能的秩序 , 或者所有可能中的最佳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