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元代山水画“逸格”的形成原因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时代总是对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艺术也总要反映出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各种特征。而处于社会动荡中的元代山水画正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演变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唐宋的山水艺术之路,其中元代山水画“逸格”的形成,也成为了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一个高峰的标志,同时也对明清及后世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影响元代山水画“逸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元代山水画的勃兴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尤以元代的山水画意境为最高,并在审美思想与创作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唐代将人物画发展至一个高度。
赵孟$元代山水画“逸格”的形成原因
文章插图

而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中,至宋代,因崇文抑武的观念,促使宫廷与士大夫绘画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山水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再至元一代,尚意简括的山水画递进为历史的高峰。元代山水画的空前繁荣及其风格的形成从发展脉络上来看,与元代特殊的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一个时代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状态的反映,元代绘画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元代的山水画家处在我国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执掌政权的时代。蒙古统一中原后改国号为元,元代统一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做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始终存在着对其它民族的歧视与不平等政策。元代的社会等级划分极其严格,将人根据出身等级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而南人正是南宋的原有居民,在元代占总人口80%以上。
南宋遗民在元代承受着最直接的民族岐视政策,而遗民中的知识分子的地位更为低下,当时士人己经处于与乞丐等同的位置,沦于社会的最底层。南宋士人在社会等级中处于最微末的地位,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从古至今也是不多见的,虽然元代在统一后采取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但在蒙古入侵中原之时元兵多是采用杀戮与破坏的方式,使元代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元代士人的退避之风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特殊的。
在元代统治者对汉人谨行慎用的政策下,也使得更多的士人采用退避的方式独善其身,还有就是元代的科举制度对南宋遗民的要求也极为苛刻,这也使得知识分子入仕之路充满了阻碍与限制,从而直接导致了知识分子整体性避世退隐的社会现象。如黄公望就是在经历了仕途上的不顺后,心灰意冷才选择弃仕归隐的,还有赵孟虽在朝野但长期不受重视没有实权,使得抱负不得施展,从而虽身在朝野但心向林泉。
虽然元代实行的民族政策具有不平等的性质,但随着元代政权的巩固,统治者也实施了一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元代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统一的局面也消除了各民族间文化的壁皇,逐渐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多元化格局。
赵孟$元代山水画“逸格”的形成原因
文章插图

由于元代水陆交通迅速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陆路驿站、海运与漕运交通,这也使区域间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张。尤其原南宋地域内的中心城市,依然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成为众多文人的绘聚之地,如倪瓒、王蒙、吴镇,及至之后退隐的柯九思、黄公望等人都绘聚于江南,他们居于繁华的市井之中,但始终保有悠远淡泊的心志,并未被世俗之气所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