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云间漫谈】来自“上海之根”的文化自信(上)

2021年,“上海之根”松江喜迎“十四五”开局之年新收获。在上海五个新城各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定位中,上海赋能松江新城营造“上海根”。这一定位,既是松江历史悠久的真实写照,同时又相寄一座国际大都市把根留住的一往情深,让人对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上海充满文化自信。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上海“寻根”,松江是首选之地。故,心往上海西南飞,飞向东经121度14分、北纬31度,去看一场“上海之根”、根深叶茂,人文松江、底蕴深厚的多幕历史剧。
距今7000年左右,九峰望海,序幕徐徐拉开,奇观出现:海涌三浪,吴淞江以南地区形成三道贝壳砂堤,即所谓冈身,长百里不等。冈身以西的海湾被封闭成泻湖,不断淤积后又分割为众多的湖泊和沼泽,泻湖演变为湖沼平原地貌。据上海现存最早的方志南宋绍熙《云间志》记:“古冈身,在县(华亭)东七十里,凡三所,南属于海,北抵松江(吴淞江),长一百里,入土数尺,皆螺蚌壳,世传海涌三浪而成。”松江地处古冈身以西,与青浦、金山等地一起成为上海地区最早成陆的地方。
文化@【云间漫谈】来自“上海之根”的文化自信(上)
文章插图

距今6000年前,第一批来到上海地区定居的是马家浜文化晚期先民。他们来自苏浙两省,此后的崧泽和良渚文化子民都是他们的直系后代。先民最早在上海地区安营扎寨的地点是今青浦崧泽、福泉山和金山查山一带。虽说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缘的远古松江,境内有九峰十二山,但地势低平,为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发育后成湖沼平原的海拨高度基本在2.2至3.5米之间。距今5500年左右,崧泽文化先民拉开了开发松江地区的一幕。冈身是上海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当时的冈身以东地区,尚不适合人类居住,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才有人脉繁衍迹象。历史川流不息,澎拜激荡中又见一道长堤出海上、明月照海塘的壮观景象。唐开元元年(713),一条人工修筑、长75公里的捍海塘,挡住了海潮侵袭,为地域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和沿海滩涂开发创造了条件。得益于冈身成陆的上海地区,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历史起点。唐天宝十载(751),塘固而置县,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建置县华亭县宣告诞生。从此,吴淞江以南地区结束了古来建置多变、归属不定的动荡局面。华亭县疆域的划定,为今天的上海最早奠定了除宝山、嘉定、崇明三个地方不在疆域之内的基本版图。
文化@【云间漫谈】来自“上海之根”的文化自信(上)
文章插图

越唐宋至元代建松江府以来,东南大县华亭,不断分析土地,由大划小,划到清代松江府辖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县和川沙抚民厅时,华亭县域在“府治东西广一百三十四里,南北袤一百二十四里”的疆域中,仅为“东西广一十六里,南北袤六十五里。”(见清光绪《松江府续志》)清末撤销松江府后,华亭县和娄县于民国元年(1912)合并为华亭县。1914年,北洋政府针对全国不少县名重复的现象,确定了“两县重名存其先置”的原则,保留比本地华亭县先置146年的甘肃华亭县名;又因松江府城与华亭县城同为一城,故沪海道华亭县易名松江县。1998年2月,国务院同意上海市撤销松江县设立松江区,辖区面积604.62平方公里。
文化@【云间漫谈】来自“上海之根”的文化自信(上)
文章插图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回望历史,虽然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但松江古称华亭不变,载誉“上海之根”的历史地位不变。且看唐建华亭县,新章伊始;元升华亭府,华丽再续。元至元十四年(1277),华亭跳过州一级建置由县升府,府辖华亭1县。因华亭府与华亭县地名重复,次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仍辖华亭1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