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云间漫谈】来自“上海之根”的文化自信(上)( 二 )


“治松必先治水”。古代松江,水患为最。官府治水的决心,从华亭府改称松江府名称上也有所体现。松江地名由古水道吴淞江而来,用作地方名称的时间是元至元十五年(1278),“去水从松”,便有了“淞”字去掉三点水旁的松江府。从此,一般惯例上言川流仍称淞江或吴淞江,地方名则记为松江。至元二十九年(1292),经元朝政府批准,从华亭县东北境划出五乡之地分建松江府属上海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划华亭县北境、上海县西境部分土地分建松江府属青浦县。可见,上海县从华亭县“母体”中脱胎而生,近代崛起的上海,则从上海县“母体”中孕育而出。青浦与松江一样,同为一方古老的土地,马家浜文化晚期先民最早迁居上海地区便是青浦崧泽、福泉山等地。但在唐建华亭县之后,青浦之地长期为华亭县域,独立建县的历史只有470多年。所以,上海五个新城中的青浦新城,文化定位是塑造“江南风”。
上述可见,上海行政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从华亭县到松江府。今松江老城因古为华亭县城和松江府城,长期为县衙、府署驻地,故在上海古代历史上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只是时至清雍正年间,分巡苏松道加兵备衔移驻上海(亦称“上海道”)之后,松江府城的地位下降为次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驻地松江府城、跨越元明清三朝的松江府署,在领导上海等各县一路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个比方说吧,当下上海力推五个新城建设,古代松江府署又何尝不是其辖区内的城镇发展擘画者。明代中期以后,松江府各地市镇建设蓬勃发展,市镇空间密度高居全国第一,就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所以,我们有理由对现位于松江中山东路250号,先为华亭县衙门楼、后为松江府署谯楼的“云间第一楼”高看一眼,为其彰显先有松江府、后有大上海的自信和自豪点个赞。站在“云间第一楼”上扶栏远眺,上海地理位置与古代松江府所处的经纬度没有多大变化。今天的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黄浦江上游,江河归海,风帆正劲。回想“黄浦夺淞”,改道后的黄浦江成为上海得以繁荣壮大的黄金水道;再看当代上海正处于长江之尾,东海之滨,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感言:“这里也是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

在“上海之根”展演的原始舞台上,当湖沼平原开出五颜六色野花、能飞会跑的动物出没其间之时,一个生机勃发的童话世界映入眼帘。我在冈身以西成为陆地后的一幕里看到,比马家浜文化先民更早来到九峰地区的飞禽走兽中,有一群群俗称“草上飞”的麋鹿、梅花鹿。不知道它们从何地迁徙而来,只知道野生鹿却有“恋家”天性;鹿在一个地方生活惯了,绝不会轻易移情别恋,远走他乡。可见,沧海变桑田的古老松江,一定有吸引鹿群捷足先登的理由。
鹿是松江地方文化标识。在广富林先民的生活里,鹿宴之上,鹿肉是先民大块朵颐的美食;寒冬降临,鹿皮是先民用骨针缝制的衣物;岁时祭祀,鹿头是先民供奉先祖的祭品;入土为安,鹿又是相伴亡灵的随葬品。与人相依为命的鹿,曾是先民眼中的景,心里的情,感怀的歌!在松江生活了4000多年的野生鹿,与九峰青山、三泖绿水一起,谱写“上海之根”松江最古老、最时久的乡愁之歌。
梅花鹿天生美丽,也喜欢山清水秀。古代松江府境内有山32座,其中以“九峰之名特著”,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佘山、天马山、横云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机山,均座落在今松江区境内。再说古代松江滨江临海,北、东、南三面有长江、东海与杭州湾水体环绕,使之成为水乡泽国,海水、江水、湖水、泖水、浦水,五水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