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金斯伯格|李公明︱一周书记:在思想史中……被压抑的视觉性

艾伦·金斯伯格|李公明︱一周书记:在思想史中……被压抑的视觉性
文章图片

《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 ,[美] 马丁·杰伊著 , 孔锐才译 ,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21年9月版 , 576页 , 128.00元
美国著名的视觉文化研究与欧洲思想史研究专家马丁·杰伊(Martin Jay)的 《低垂之眼: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原书名Downcast Eyes: The Denigration of Vision in Twentieth-Century French Thought , 1993;孔锐才译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21年9月)聚焦于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史中的“视觉性”问题 , 对法国的视觉中心主义与反视觉中心主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思想史考察 。 在该书原著出版了快三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 , 不但没有过时 , 而且更有现实意义 , 正可以说是对在二十一世纪急速进入日常生活的图像统治与监视机器的前史研究 。
谈到“视觉性”“视觉文化” , 我们会自然想起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的《视觉文化导论》 (倪伟译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6年)和W.J.T.米歇尔的《图像学》 (陈永国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年)等著作 , 也会马上进入到视觉文化实践与传播、图像与艺术史研究、社会思潮中的消费主义、性别文化等研究场域 。 但是我一直以来对于人文学科中的视觉性研究有一种相对边缘和零散的遗憾之感 , 似乎难以在历史学的宏观叙事或思想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中清晰地把握其作用和意义 。 马丁·杰伊的这部著作正好以其宏大的思想史研究框架、开放的研究视野和严谨的历史学叙事规范回应了我的问题 。 作者在2002年接受《视觉文化杂志》 (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 , JVC)的采访时谈到 , 他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领域中发现对总体概念的敌视常常伴随着对视觉性问题的怀疑和敌意 , 进而逐渐明白哲学、社会理论以及与批判性知识分子有关的问题都与西方思想中的视觉特权有密切关系 。 这是一个总体性的思想史与政治学研究的进路 , 把它穿插在西方文化中的视觉主义与反视觉主义的传统冲突之中 , 以更为整体化和更全方位的文本分析方法把视觉性问题牢牢地置于从古代到现代法国的思想史真实语境之中 , 从而提炼出在思想史中被遮蔽的眼睛与被压抑的视觉性这样重要的研究主题 。
该书的书名首先值得思考 。 研究视觉性 , 与“低垂之眼”有什么关系?马丁·杰伊在中译本序言里首先谈到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关于“低垂之眼”的说法 , 金斯伯格说当他听到“低垂之眼”这个短语时 , 就想起了佛陀的凝视 。 他认为这种凝视可以让人进行沉思性的冥想 , 而不是对外部现实的分析性考察;它避免了日常视觉体验带来的分心 , 使人们更加了解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统一性 。 杰伊说这让我们想起语言与感觉(特别是视觉)之间的复杂关系;另外 , 它表明对视觉的迷恋和对作为视觉对象的不安很可能是人性常态 , 它很容易超越国家、种族和文化的界限 。 杰伊对金斯伯格这一说法的解读是很敏锐的 , 但是从中文的“低垂之眼”来看 , 似乎更偏向于闭目沉思而不是“凝视” 。 杰伊继而在谈到雅克·拉康于1963年在奈良市中宫寺尼姑庵中看到著名的七世纪“沉思王子”木像的时候说 , “雕像半闭着的眼睛及其间接而内向的凝视表明了佛教中虚幻的欲望品质 , 这是艾伦·金斯伯格在柏林试图向我展示的东西 。 ”在这里的“半闭着的眼睛及其间接而内向的凝视”才是对“低垂之眼”与“凝视”的更为准确的解释 。 另外 , 我还想起法国文学评论家和艺术史家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曾经说他在德尔菲博物馆看到公元前六世纪的斯芬克斯雕像 , 发现在时间的侵蚀下雕像头部的上眼皮几乎消失了 , 斯芬克斯低垂的眼睛似乎闭上了 。 于是他想像着当年的雕刻家是如何预设时间对雕像的侵蚀 。(伊夫·博纳富瓦《隐匿的国度》 , 杜蘅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7年)在“低垂之眼”的“凝视”中 , 时间性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内心沉思的重要通道 , 这是不可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