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
本文图片

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
本文图片

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
本文图片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矛盾与统一
本文图片

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属国宝级文物 , 历次展出皆引发“万人空巷”盛况 。 然而 , 关于这幅名画的一些基本问题仍存在争议 , 如:《清明上河图》卷所绘 , 是否就是汴京清明时节的景象 , 画面所表现的究竟是“春景”还是“秋景”?而画面中导致学者产生相异看法的细节矛盾之处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学者认为 , 《清明上河图》嘛 , 所绘的自然是清明时汴京人“上河”的景象 。 “清明”指清明节 , 郑振铎先生说:“时节是‘清明’的时候 , 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 , 许多树木还是秃枝光杈 , 并未长叶 , 只有杨柳的细条已经浅浅地泛出嫩黄色来 , 天气是还有点凉意 , 可是严冬已经过去了……我们的画家张择端就选择了这个清明节 , 布置着他的人物和景色 。 ”
而“上河” , 就是到汴河去 , 这里的“河” , 是指汴河 。 我们今天把到街上去叫“上街” , 到学校去叫“上学” , 到单位去叫“上班” , 这个“上” , 其实等同于“上河”的“上” 。
作为时间的“清明” , 与作为事件的“上河” , 是怎样连接的呢?对此 , “清明上河学”首倡者、河南大学周宝珠教授有细致的阐述:
为什么要清明上河?这是研究《清明上河图》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 即使普通观众也会首先问及这一点 。 汴河牵动黄河三分之一的流量 , 一年之中 , 自农历三月始 , 至入冬前 , 均可通航 。 黄河在冬季进入枯水季节 , 水少断流 , 或者水浅结冰 , 无法保证汴河用水 。 再者 , 汴河引用黄河水 , 泥沙沉积严重 , 河床日益增高 , 每年冬季的枯水断流之时 , 都要趁机进行清淤 , 以保证来年通航 , 这在宋代已形成一种制度 。 正由于此 , 汴河在春季通航时 , 按宋制规定:“发运司岁发头运粮纲入汴 , 旧以清明日 。 ”神宗元丰时 , 导洛入汴成功 , 又称清汴工程 , 目的在于使汴河延长通航时间 , 头运纲船可以提前到二月初前后 。 由于洛水流量小 , 还需要黄河水作补充 , 老问题依然存在 。 开封冬季天寒 , 汴河之水也经常结冰 , 要通航就得破冰而行 , 颇多不便 , 终难使汴河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 故在北宋末不得不恢复旧制 。 总而言之 , 在清明前后纲船到来之时 , “汴渠春望漕舟数十里” , 形势非常壮观 。 物资百货源源不断运到东京 , 商业贸易顿时活跃起来 , 甚至一个冬季不曾通信或往来的亲友 , 也在这个时候接通关系 , 汴河桥头就成为人接亲送友的地方 。 本来 , 清明节习俗很多 。 张择端在画中仅用很少画面去反映上坟、纸马店之类的事物 , 点明是清明时节即可 , 而把大量篇幅着重描绘“上河” , 这在东京是时俗 , 也是最能反映东京神韵之所在 。 如果说 , 没有对东京生活的高度洞察力 , 那是绝对画不出《清明上河图》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