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人类大脑进化的动力,来源于性竞争吗?

在生活中 , 我们常常会如此形容一个人成功的原因:“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强调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缺一不可 。 “先天”与“后天”的二元对立 , 似乎是人们脑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思维习惯 。 不过 ,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却指出 , 这种二分是有很大问题的 , 或者更准确地来说 , 二者之间的区分常常不那么明显 。
在《红皇后效应》一书中 , 里德利列举了语言、视觉等多个例证用以说明 , 原本我们认为是属于后天教化、受文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人类技能 , 其实都根植于许多“先天”的本能中 。 一直以来被尊为人类高贵性之代表的“学习能力” , 也可能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神话 。 甚至人类智能的精华——大脑的进化 , 本身可能也是源于性选择与性竞争 。 作为《万物进化简史》、《基因组》等作品的作者 , 里德利的观点可能多少有点生物决定论 , 但这些观点依旧值得成为我们思考人类本性的有益参考 。
黑猩猩|人类大脑进化的动力,来源于性竞争吗?
文章图片

《红皇后效应:性与人性的演化》 , [英]马特·里德利著 , 刘茉/褚一明译 , 华章同人 |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 2021年7月 。
原文作者 | [英]马特·里德利
摘编 | 刘亚光
“先天”与“后天”对立?
学习的神话
大约1800万年前 , 非洲和亚洲有数十种猿类 , 但在之后的1500万年内 , 它们大都灭绝了 。 如果一个火星的动物学家在大约300万年前来到了非洲 , 他也许会认为猿类注定要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 因为和猴子相比 , 猿类显然是一个已经落伍的古老动物 。 即使动物学家发现有一种猿类是黑猩猩的近亲 , 用两条腿直立行走 , 也不太可能会对这种猿的未来抱有多少期望 。
它的体型大小介于黑猩猩和猩猩之间 , 在科学界被称为南方古猿 , 就是世人周知的“露西” 。 它有一个“正常”的大脑:大约400立方厘米——比现代黑猩猩要大 , 但比现代猩猩小 。 它的姿态很像人类 , 但毋庸置疑的是 , 它的头部不像 。 除了它那不同寻常的四肢与人类的有些相像 , 其他部分还都是猿类的样子 。 但在接下来的300万年里 , 它们后代的头就飞速扩大 。 脑容量在前200万年里就翻了一番 , 在后面的100万年里又翻了一番 , 达到了现代人类的1400立方厘米 。 黑猩猩、大猩猩和普通猩猩的头都保持在一定的大小范围内 , 没有变化 。 露西种族的其他后裔——例如强壮的南方古猿 , 又称胡桃夹子人 , 专食植物——脑容量也没有变化 。
脑容量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变化 , 到底原因何在?为什么它只发生在了一种猿的身上?是什么引发并且加速了这种变化?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跟性有关 。 如果新理论是正确的 , 那么人类大脑的进化就是由同性之间的红皇后式竞争导致的 。
人类学家常常认为 , 人类的行为特别灵活 , 能够适应沙漠、煤矿、苔原生活 , 就是因为人比动物的学习能力更强而更少地依靠直觉 。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 , 比从一开始就拥有所有的生存技能要优越得多 , 但这需要较大的大脑 。 人脑的扩容 , 反映出了人类摆脱本能趋向学习的证据 。
就像所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一样 , 在阅读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勒达·考斯米德和约翰·图比合著的《适应性思维》(The Adapted Mind)一书之前 , 我都认为上面的说法是无懈可击的 。 他们在书中挑战了一度统治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很多年的传统智慧——认为本能和学习是相反的两个极端 , 一个依赖本能的动物不会依靠学习 , 反之亦然 。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 学习意味着可塑性 , 而本能则意味着有准备 。 比如 , 在学习母语词汇的时候 , 一个孩子的可塑性几乎是无限的 , 他可以用“牛”这种动物的名称指代母牛、奶牛或其他的牛的 。 当一个球飞速接近他的脸庞时 , 他必须要眨眼或者低头 , 在这一点上孩子完全不需要任何可塑性 。 所以眨眼反应反映了有准备 , 而他大脑中所储备的词汇就是可塑性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