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李泽厚生前最后访谈,他向读者说:谢谢!(16)


人物周刊:您在《伦理学新说述要》里说 , “历史绝不是一堆僵化的文本记录 , 不只是所谓事迹、人物、数据、账目……它实际容载着的是无数世代人们生活的悲欢离合、偶在实然 。 ”这句“偶在实然” , 让人的感受很复杂 。
李泽厚:西方是两个世界 , 要到天国去 。 中国就是停留在这个世界 , 要重视这个世界的情感 。 在西方 , 上帝的爱是最重要的 , 首先是爱上帝 , 是上帝叫你爱自己的亲人 , 中国人很难接受 。 中国人看重历史 。 因为生活就是悲欢离合啊 , 历史就是日常生活啊 , 这个世界的日常生活就是根本 , 不是到天国去求得什么 , 天国很完美 , 反而同质、单调、无聊 。
人物周刊:您一直强调逻辑性 , 您的文章很有逻辑性 , 而且去除了很多情绪化的东西 , 让强大的逻辑来说话 。 您是怎么保持这种状态 , 不让情绪左右自己?
李泽厚:在80年代我写过一篇短文《写文章的人要学点平面几何》 , 就是讲理论文章要概念清楚 , 遵守逻辑 , 要有论证 , 不要模模糊糊 , 不要让人看半天不知说了些什么 。 对于学术发展来说 ,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 还讲过 , 中国需要“语言的洗礼” 。 要发泄情绪的话 , 可以写诗 , 可以写小说嘛 , 在文学艺术里你发泄什么样的情感、情绪都没关系 。 文艺是要打动人的感情 。 学术呢 , 就是要注重逻辑 , 就是以理服人 , 就这么简单 。 中学时代我就注意逻辑 。 大学时代我专门学了逻辑 。 我是非常自觉地注重逻辑 。
人物周刊:您这么讲理性 , 您的学说还强调“情本体” 。
李泽厚:人不能光靠理性啊 , 所以我讲“情理结构” 。 如果只有理性 , 就是机器了 。 机器没有情感 。 都是情的话 , 人就是动物了 , 动物没有什么理性 。
所谓“本体” , 不是康德所说与现象界相区别的本体界 , 而只是“本根”“根本”“最后实在”的意思 。 所谓“情本体” , 是以“情”为人生的最终实在、根本 。 “情本体”的背后 , 其实有个中国传统 , 就是我过去说的“天地国亲师” , 要西方人信仰这样的东西那是很难的事 。 我讲过要西方彻底了解、接受这个传统 , 可能要两百年以后 , 人类历史上 , 两百年很短啊 。 二十多年前我在德国讲 , 你们的教授里 , 汉学家除外 , 谁能举出十个中国人的名字?不管什么中国人 , 古人今人都行 。 他们就是举不出 。 但在中国 , 随便找个教授 , 举出二十个德国人名 , 都不是什么难事 。 所以在文化层面上 , 要让他们了解来自中国的思想 , 那还要很长的时间 。
谈人生
人物周刊:十年前 , 您过八十岁生日的时候 , 只是和家里人吃一顿饭 , 喝几杯高级的洋酒 , 九十岁生日怎么过呢?
李泽厚:没有任何变动 。 我家里有路易十三 , 这算比较高级的酒了 。 我从来不过生日 。 包括八十岁那一年 , 他们几次要给我祝寿 , 我都辞谢了 。 去年 , 国内就有两批人打算赴美预贺九十寿辰 , 统统被我婉拒了 。 我不干这件事 , 因为没什么意义 。 我只过过一次生日 , 就是六十岁 。 那是1990年 , 在北京 , 我也只是请我的几个弟弟妹妹来家里吃了顿饭 , 没有任何外人 。
李泽厚|李泽厚生前最后访谈,他向读者说:谢谢!
本文图片

2000年 , 李泽厚与弟弟和三位共祖父母的妹妹
人物周刊:以前大家都说您手不释卷 , 现在每天看书的时间多吗?
李泽厚:现在因为眼睛不好了 。 以前就不怎么好 , 老了嘛 , 看书的时间只能很短 。 但不看书 , 又没什么事情喜欢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