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集团|野蛮人入侵:毕加索诞辰140周年|封面人物( 九 )


德国秘密警察曾到毕加索画室检查 , 指着《格尔尼卡》问他 , “这是你的作品吗?”毕加索反唇相讥 , “不 , 这是你们的作品 。 ”
二战期间 , 布勒东、艾吕雅和阿拉贡全都应征入伍 , 在德国人占领巴黎后 , 毕加索拒绝了德国人给他提供的一切关照 , 包括给他的画室供暖 。 “我们西班牙人从来不会冷 。 ”他说 。 法国被占领的时期 , 在非犹太人画家中 , 只有毕加索和莱热被禁止举办展览 , 购买绘画材料也很困难 。 毕加索长期使用综合材料的本事派上了用场 , 他能动用一切不可能的材料来做作品 , 那个著名的用自行车把做成的牛头 , 就出自这个阶段 。
在巴黎世博会结束之后 , 《格尔尼卡》作为反法西斯宣言 , 先后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英国和美国展出 。 巡展结束后 , 考虑到欧洲的战况 , 毕加索希望这幅作品能暂时保存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直到西班牙恢复民主 。 到了1981年 , 在西班牙完成了民主转型之后 , 正值毕加索百年诞辰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格尔尼卡》交还给了西班牙 。 纽约人赞颂这一义举 , 但他们自发地集体戴上了黑色袖标送别《格尔尼卡》 , 为自己的城市失去了这一幅传世巨作深表痛惜 。
毕加索集团|野蛮人入侵:毕加索诞辰140周年|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1950年10月 , 法国瓦洛里 , 毕加索给4岁的儿子画一只鸽子图/视觉中国
艺术的本质是一座桥梁
身存乱世 , 毕加索习惯了朋友挨个离去 , 他最在意的 , 就是他早年在“洗衣舫”的那些贫贱之交 , 但他们都死了 。 后来结交的朋友也一个接一个地凋零:艾吕雅死了、德朗死了、莫里斯·雷纳尔死了、马蒂斯死了、莱热死了……只有他还活着 , 一直活着 。 他旺盛的生命力 , 不光体现在不知餍足的风流韵事上 , 还体现在一刻不停的工作上 。 84岁的时候他罹患胃癌 , 在医院做了切除手术 , “他们像剖鸡一样把我剖开来” , 然而他依然生机勃勃地画画 , 画得比以前更加泼辣和色情 。
人们总是对毕加索生命中频繁更替的那些情人充满兴趣 , 这些缪斯以变形的方式出现在他笔下 , 乃至“毕加索和他的情人们”成了一个研究课题 , 用以说明旺盛的情欲和艺术创造力之间是如何互相转化 , 成为映射 。 费尔南德、伊娃、奥尔加、玛丽·特蕾莎·瓦尔特、多拉·迈尔、弗朗索瓦丝、热纳薇耶芙、杰奎琳……她们因此进入艺术史 , 但究其本质 , 她们都是牺牲品 , 最后都成为续燃天才之火的柴烬 。
毕加索集团|野蛮人入侵:毕加索诞辰140周年|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1948年8月 , 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丝·吉洛 , 以及他的侄儿 摄影:Robert Capa
他从不是个完美的人 , 甚至很“渣” , 他暴躁、偏狭、自私、好色 , 在亲密关系里一塌糊涂 , 对待每一任情人都很糟糕 , 对孩子们也乏善可陈 , 她们在爱的最初阶段被他照亮过 , 也因此愿意为他自残、自我放逐乃至自杀 , 甚至他的孙儿辈 , 竟为不能参加他的葬礼就自杀身亡 。 但他是个称职的画家 , 他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只有通过工作成果才能被人们理解 , 人必须工作再工作 。 ”最后 , 人们忘记了他的疏狂 , 整个世界为天才让路 。
在艺术史上 , 他被描绘成一个如太阳般热烈而孤独的奇才 。 被太阳灼伤 , 那是离太阳太近之人的悲剧宿命 。
毕加索晚年备受荣宠 , 这里无须罗列他获得的荣耀 , 这些对他已经不再重要 , 他只希望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 他做到了 。 他自幼爱看斗牛 , 也常常在画中以公牛自喻 。 西班牙同胞、出名的斗牛士多明格想要退役的时候 , 毕加索对他说 , “你可能死在牛角下 , 你能期待的结局里面 , 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吗?我能向往的 , 还有什么比画画时一命归西更好呢?……你必须回斗牛场去 , 在那里死得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