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集团|野蛮人入侵:毕加索诞辰140周年|封面人物( 八 )


超现实主义的另一面旗帜是萨尔瓦多·达利 , 毕加索的加泰罗尼亚老乡 , 巴黎的后起之秀 。 这狂妄而怪诞的青年人对毕加索也是服帖的 , 他常用他标志性的欣快症口吻给毕加索写信 , 表彰对方在艺术领域为后来者扫平了障碍:“非常非常感谢你用你完整的、纯粹的伊比利亚天才……摧毁了整个现代艺术!现在 , 在欣喜若狂中 , 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艺术原创了!”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太太加拉去拜访毕加索 , 加拉称呼毕加索为“国王” 。
毕加索集团|野蛮人入侵:毕加索诞辰140周年|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1951年8月 , 毕加索在法国里维埃拉的小巷中接受拍摄图/视觉中国
毕加索依然进行着自己的艺术探索 , 他后期的画作 , 当然可以做超现实主义的解读 , 他听任这种解读 , 他也允许他的作品和超现实主义作品一同展出 。 这对于毕加索是罕见的 , 在此之前 , 他并不喜欢参加群展 。 他从未追随过超现实主义运动 , 也从未遵从其理念 , 他与一切不是由他开创的文艺运动都保持着距离 。 他唯一显示出热情 , 愿意从属其中的 , 只有立体主义 。 因为他和布拉克被并称为立体主义之父 。 他在不同的场合说过 , “我是布拉克夫人” , 或者“布拉克是我妻子” , 以谐谑来认可这种孪生关系 。
布勒东喜欢去画室拜访毕加索 , 但那里总是人太多 , 毕加索抽不出时间重视他 。
“您知道我有多么崇拜您 , 也知道我年轻时候是如何梦想着在您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 。 我的期望就是有一天您把我当成您的一个朋友 。 ”布勒东在信件里哀怨地写道 。 他甚至为毕加索和诗人保罗·艾吕雅之间的友情感到嫉妒 。
这就是毕加索中年之后的常态:女人们都想争夺他的爱;男人们抢着成为他的朋友和随从;藏家竞相高价购买他的作品 , 无论他画什么 。 艺评人约翰·伯格在他那本著名的《毕加索的成败》里面 , 为毕加索描绘了一个失败的晚景 , 这个失败并非无人问津的落寞 , 而恰恰是因为过于成功:一个孤独的国王 。 毕加索已经被神化了 , 他不会失败 , 只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 而成功意味着你不再有敌人 , 也不再有真正的朋友 。 对于艺术家来说 , 这是危险的旅程 。
纽约人戴上了黑袖标
1937年 , 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府雇佣德国轰炸机 , 炸毁了巴斯克古老的都城、西班牙中北部小镇格尔尼卡 , 这是历史上首次对一个非军事目标的密集轰炸 。 这一野蛮暴行激怒了毕加索 , 在轰炸发生后的三个星期内 , 他为1938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展馆创作了一幅巨型壁画《格尔尼卡》 , 这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宣言 , 显示了现代艺术参与社会的强大力量 。
(请横屏观看)
毕加索集团|野蛮人入侵:毕加索诞辰140周年|封面人物
本文图片

▲《格尔尼卡》 Guernica (1937)
《格尔尼卡》长7.82米 , 高3.50米 , 画面色调灰暗恐怖 , 女人痛哭、士兵阵亡的惨状、牛马的嘶叫 , 饱含冲击力的悲剧图示令人过目难忘 。 人们把《格尔尼卡》跟历史上其他表现战争灾难的伟大作品相提并论 , 比如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席里柯的《美杜莎之筏》 , 以及毕加索的西班牙前辈戈雅的《五月三日》 。 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期间还写了一首散文诗 , 捕捉他脑中关于战争的恐怖意象 , 也像绘画的注解 。 “哭喊的儿童、哭喊的妇女、哭喊的小鸟、哭喊的花朵……哭喊的岩石……哭喊的家具、睡床、椅子、窗帘、水罐、猫、纸张和哭喊的气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