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徐则臣 成功的小说家要雌雄同体

主题:让天使在针尖上跳舞 ——徐则臣中短篇小说分享会
时间:2021年10月17日14点
地点:北京大望路SKP书店
嘉宾:张莉 评论家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邱华栋 作家 ,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徐则臣 作家
主持:丛治辰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办:十月文艺出版社 , SKP书店
每个作家都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圈
主持人:今天这场活动 , 是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之一 , 主角是今天三本书——《青城》《如果大雪封门》以及《跑步穿过中关村》的作者 , 徐则臣老师 。 他曾经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北上》获得“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的奖项 。
先请则臣老师介绍一下《青城》这本书的写作缘起和写作过程 。
徐则臣:我和华栋老师原来是很多年的同事 , 我们天天在一块交头接耳 , 谈论很多东西 。 这三本书里很多小说都是在他的启发和刺激之下写出来的 。 华栋老师是鲁迅文学院的前院长 , 他的阅读量特别大 , 而且每天都有好的创意 。 很多年前我在北大念书的时候他去做讲座 , 我们聊起来 , 他说以后你写东西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到一个地方打一枪又换一个地方 , 要逮住一个题材深入地往下写 。 我当时听到以后特别受启发 , 所以《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都是按系列写下来的 。
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很强调一个感觉——每个作家都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圈 。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抱团的事 , 这个抱团不是说相互之间在那儿吹捧 , 而是说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 , 让它成为对方的镜子 。 我们在这些作品里面看到我们这代人 , 或者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这个世界 , 以及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生活的看法 , 同时让它给我们启发 , 唤醒我们记忆里面沉睡的那部分东西 , 或者是刺激我们展开新的想象 。
这也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提70后的一个原因 。 从一个宏观的文学史来看 , 70后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沧海一粟 , 非常短的时间段 。 现在很多人说 , 我们说李白和杜甫从来不说他们是哪代人 , 李白比杜甫大11岁 , 我们从来不说他们是两代人 。 但是如果大家有兴趣深入研究这两个人的作品就会看到 , 两人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 。 因为杜甫的主要生活和创作是在“安史之乱”前后这段时间 , 尤其安史之乱之后 , 完全改变了杜甫的创作 。 “安史之乱”成就了杜甫 , 让杜甫成为超一流的、完全区别于李白那样的作家 。 而李白的主要创作和文学创作的理念 , 基本上形成于“安史之乱”之前 , “安史之乱”来了以后 , 他的文学观念很难再做一些调整 , 所以两者之间差别巨大 。 也就是说 , 同代人之间的写作 , 其实相互之间的参照和比较非常重要 。
我跟张莉老师认识快二十年 , 她搞批评 , 我搞创作 , 在创作和研究上我说我们是“青梅竹马” 。 当年我们在一个小酒馆里面 , 她鼓励我写作 , 我鼓励她搞研究 , 这么多年我们一起成长 。 也是因为像张莉老师这样的朋友一直在鼓励 , 通过评论、聊天 , 包括我们吃饭、喝酒的方式来相互鼓励和取暖 , 所以才走到今天 。
用地名做人名
天然就有历史和文化的纵深感
徐则臣:说到《青城》 , 青城是一个人的名字 。 这本小说集收录的三个小说——《西夏》《居延》《青城》 , 三个小说主人公的名字都做了小说的篇名 。
《西夏》写作时间大概是2003年左右 , 快二十年过去了 。 如果让我回头去看 , 挑选让我自己最感动、最有话说的作品 , 《西夏》是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 。 《居延》是到我个人结婚以后 , 对家庭、婚姻、女性有了更深入和开阔的认识以后写的一个作品 。 这两者之间的跨度在八年左右 。 《青城》是前两年写的 , 时间间隔拉得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