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江河|书法杂感( 三 )


我写草书主要来自于帖学 , 但行书则是既脱胎于写碑、写简、又与写帖脱不了干系 。 我的行书里面比较笨的、比较涩的、比较停滞的东西多 , 但又老想沾染点灵动的书卷气 。 至于那种像水一样流动的元素 , 它更多体现在我的草书里 , 一开始我学的就是张旭和怀素 , 这两个人就是我学草书最根底的东西 。 草书的根本在于它的运动性 , 流动感 。 碑是反对流动 , 是让流动停下来 。 就是孔子所说的“知止” 。 知道停止 , 是碑这一派根本的美学立场 , 根本的美学叩问 。 草书是运动起来的 , 一切都是在连绵不断的运动中 , 快速流动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
我的书法包含了一种矛盾的、相反的、抵触的性质在里面 。 我写草书 , 流畅里面也暗含了很多别扭的、不协调的、反词的东西 。 林散之写草书 , 他是放进了汉碑的笔意 。 王铎的草字是限制提按的运用 , 节奏靠笔的顿挫 , 以此表达对运动和停止的复调式理解 , 运行里面包含了停止 , 顿挫靠转笔节奏的调节来表达对书道的理解 。 而怀素的草书笔法里面掺进了大篆笔意 , 线条的粗细变化很小 , 笔笔中锋 , 将篆的笔法当草法 。 祝允明、王宠直接把楷书用到草法里面去 , 黄山谷是把行书的笔法放进去 , 所以行书、竹简、汉碑、魏碑这些笔意都是可以放进草书的 。 但我个人认为最迷人的草书还是大草 , 还是张旭、怀素、林散之 , 这三个人的草书天下无敌 , 对我的影响也很深 , 在草书的根本理解上面 , 我是同意他们的观念的 。
|欧阳江河|书法杂感
本文图片

我理解草书是深入到根本的 , 这个根本来自深处的读帖和思考 , 而不是单纯的书写 。 书写只是表面上的一个形似和技术上的熟稔 , 着力处主要在于字法、墨法 。 但是 , 草书的根本不在这里 , 这些只是草书的幻像以及知识体系 , 只是书写文化形态的外在的呈现形式 。 如果进入到草书的深处看它的镜像 , 它的形态 , 那么你写出来的就不一样 。 张旭、怀素、王铎、林散之他们的草书深处有这样的形态 , 有一个根本的立场 , 一个思想体系 , 一个世界观 。 这个是很重要的 , 我的理解和观看已经很深地进入到了草书的这个镜像和这个体系 , 我写草书也就十多年左右 , 我觉得我缺少的是功力以及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 我的生长空间还很广阔 , 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很远 。 但我已经触及到了草书的内核 , 草书到底是什么东西 , 它深处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 这些东西我是非常深地想要抓住它 。
碑帖、经书只是一个表现形态 , 但更深处还有一个生命的文化形态 , 这对草书特别重要 。 它不是天天写就可以得来的 , 但是行书和楷书是可以的 , 包括隶书 , 你可以对深处的东西茫然不知 , 天天写 , 下死功夫写 , 就可以写出大概的、像模像样的东西来 。 但是草书不行 。 草书像云一样千变万化 , 不像楷书、行书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型的范式 。 这个范式已经开花一样浮到了表面形态 , 这些书体深处的镜像 , 大致有一个百分之九十的表象呈现 。 草书泄露天机 , 只是泄露了一些零碎的物象 。 草书深处的幻象和文化形体 , 通过日常书写 , 或许可能呈现百分之二十 , 但总括而言草书简直就是天机不可泄露 。 写者如果只是简单的仿写 , 苦写 , 成千上万次写 , 所知所得一定甚少 。 为什么林散之草书出现的时候 , 中国和日本懂书法的人都是那么的震惊?因为他带了一部分深度天机出来 , 而且是综合的 , 不是从他人身上 , 而是本就搁放在某个处所、被他真理般(或许是黑洞般)洞悉 , 又被他神秘地、近乎圣徒般呈现了出来 。 草书的这种天机 , 类似于李白在诗歌深处所领悟到的那种“大块假我以文章”的难言、不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