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浙江打造乡村大花园“富春山居图”( 二 )


画龙点睛的“微改造” , 既继承了江南乡村文化的“魂” , 又保留了新时代田园乡村的“味” 。 放眼整个浙江 , 不仅拥有了10.55万平方公里的“步步皆景” , 更塑造了45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500个示范乡镇、1500个特色精品村、600条风景线(示范带)的“争奇斗艳” , “一户一处景 , 一村一幅画 , 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格局正在形成 。
从“风景”到“风尚”
内外兼修留住乡愁
推开一扇门 , 从书架上选一本书 , 落座后享受阅读的快乐 。 在慈溪 , “乡村书房”建设如火如荼 。 只要一有闲暇 , 村民们总会走进一间间乡村书房 , 捧上一本书……他们眼中不再只有锄头和镰刀 , 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
点亮乡村的“阅读之灯” , 就是照亮农民的“精神世界” 。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说:“建设美丽乡村 , 除了要建设自然层面上的绿水青山 , 也要通过阅读以及其他的文化实践 , 去构建精神层面的‘绿水青山’ 。 ”
浙江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一起抓 , 从2013年开始 , 每年启动43个重点村和200多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 , 保护后的历史文化村落成为美丽乡村的文化窗口、点睛之笔——
永嘉不断探索完善具有楠溪特色的古村落保护开发路子 , 芙蓉、屿北等村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单 , 楠溪江古村落还被整体授予“中国景观村落群”称号;浦江新光村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 , 对诒榖堂、双井房、廿玖间里、桂芳轩等古建筑进行修缮 , 重现昔日的“江南乔家大院”;松阳继“拯救老屋”行动之后 , 又开展“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行动” , 率先开展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
今年 , 浙江省委提出实施文化先行发展战略 , 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
如果说 , 文化是浙江的灵魂 , 遍布在乡野间的文化礼堂则成为承载乡土历史记忆的最佳载体 。 在浙北嘉兴 , 文化礼堂成为“红色阵地” , 微型党课、红歌传唱、文艺宣讲、志愿服务等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浙东南玉环 , 文化礼堂内设“非遗展陈馆” , 展示渔民画、贝雕、船模、剪纸等民俗技艺 , 延续着一代代人的乡愁……
农村文化礼堂多了 , 教堂佛堂就少了 , 球桌多了 , 牌桌就少了 。 在浙江城乡行走 , 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这里不仅富庶 , 而且和美 。
浙江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 , 现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8730家 , 700多万户农户参与家规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 ,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 , 人文之美、道德之美、风尚之美不断彰显 , “里外相顾 , 内外兼修”的道路越发清晰 。
从“青山”到“金山”
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茫茫竹海之中 , 不容错过“夜空中最亮的村”——安吉蔓塘里 。 这个只有81户村民的小村落 , 因为“大地之光”项目成了网红村 。 项目80%的员工为本村人 , 村民可拿到门票收入3%的分成 , 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80万元 , 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业主三方共赢 。
“推动共同富裕 , 短板弱项在乡村 , 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乡村 。 ”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 , 浙江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 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从脏乱差村华丽转身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 2020年全国首个乡村旅游“大唐不夜街”开街 , 今年10月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 一批富民产业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 农村环境治理从“生态美”迈向“发展美” , 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