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陈麦青读《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开卷有得,如行山阴道上( 三 )


相关|陈麦青读《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开卷有得,如行山阴道上
文章图片

黄易致赵魏札(17-7)
另可附此一说的是 , 黄易有友人洪亮吉 , 字稚存 , 乾隆五十五年(1790)榜眼 , 亦当时学者名家 。 其《卷施阁诗》卷七“缑山少室集”(乙巳至戊申) , 收乾隆五十年(1785)至五十三年(1788)间诗作 , 其中有《自密县至登封谒嵩高山 , 留山下三日 , 遍游嵩阳书院及少林寺 , 回塗访三石阙》四首 , 其四曰:
太室少室阙 , 开母季度铭 。 兹文在世间 , 一字一列星 。 我来游嵩高 , 兼谒县吏庭 。 觅得数拓工 , 南北敢暂停 。 如猨升松梢 , 先剥苔藓青 。 闻声不见人 , 墨汁树杪零 。 三日始毕工 , 为文谢山灵 。 字既径寸奇 , 文亦比六经 。 牛车驮百张 , 回铺草元亭 。
则其当年亦曾往游嵩山 , 并拜见地方长吏 , 得觅工访拓 , 满载而归 。 不过 , 今《辑考》所收其致黄易诸札中 , 述及曾以《汉射阳县石门画像》拓本奉赠黄易 , 并获黄氏所赠《武梁祠画像》《范巨卿碑》及《琅玡台石刻》等 , 皆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至五十三年(1788)之间 , 其时两人且有过从 , 还通报武亿、冯敏昌等金石之友新得碑刻诸拓 , 而无一言道及访拓嵩山诸阙之事 。
黄易一生访碑考古 , 多有文字画作 , 记其行程踪迹、始末大略 。 传世最著名者 , 有嘉庆元年(1796)九、十月间的《嵩洛访碑日记》及《嵩洛访碑图》册 , 嘉庆二年(1797)正月至二月的《岱岩访古日记》及《岱麓访碑图》册 , 还有《得碑十二图》册、《访古纪游图》册等 。 所有这些日记、图册 , 包括图册中的题记 , 其文献资料价值 , 长期以来一直为有关研究者所重视 , 至今仍然 。 而《辑考》所收信札中 , 又有不少内容 , 可进一步补充史实 , 丰富细节 , 亦多值得留意 。 如嘉庆元年(1796)六、七月间黄易致济宁当地富而好古之郑震堂一札 (173-6) , 欲以海龙褂向其质银百金 , 原因是:
久思走晤 , 因孙观察嘱办《寰宇金石目》 , 急欲告成 , 无日不事笔札 , 致未如愿 。 满拟书成后 , 八月中旬践约赴曹 , 再作嵩洛之游 。 讵江南漫口 , 兰河帅在忧闷之时札嘱往看 。 弟虽不欲久留 , 而旧日受恩最深 , 势不能不作速前往 。 日内即须束装 , 颇形拮据 。
因知黄易访碑日记所载成行于嘉庆元年(1796)九月之初的嵩洛访碑 , 原已定在八月 , 不料恰逢江南漫口 , 南河总督兰第锡急命前往治理 , 最终只能稽迟月余 。 《辑考》所收武亿乾隆六十年(1795)致黄易一札 (89-3)的考说中 , 引及嘉庆元年(1796)时任山东运河道台的孙星衍致武亿札 , 有“顷以防汛到工 , 小松约在八月初来作嵩山之游”之语 , 亦旁证之一 。
又如尽管黄易《访古纪游图》册中《金石重盟》一图之题记 , 以及其旧藏《唐拓武梁祠画像》、“汉魏五碑”中《宋拓范式碑》《魏元丕碑》内相关题跋观款等 , 皆已记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之冬 , 黄氏由杭州返济宁途经苏州时 , 与吴门收藏鉴赏名家潘奕隽、陆恭等同好诸友互出珍藏 , 品评题识之雅聚胜缘 , 然读《辑考》所收潘奕隽于黄易将离苏州之际致其一札 (170-1)中语 , 则当时彼此往还酬赠之场景细节 , 似又能更多想见:
十六年寤想 , 两三次剧谈 , 殊觉中怀之未尽也 。 意欲持笔墨就正 , 既自愧其不工 , 又天寒晷短 , 俗冗扰之 。 今将箧中所存粗扇一柄奉呈求教 , 知公爱我 , 故不敢自匿其丑 , 以觊有所指示以自益耳 , 幸勿吝……《秋影图》不敢草率 , 容续奉 。 肃此奉达 。 明日如未行 , 当再出城图晤也 。 小松先生侍史 , 愚弟隽顿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