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陈麦青读《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开卷有得,如行山阴道上( 四 )


同样 , 《辑考》另收黄易致潘氏二札 (170-2 , 170-3) , 亦为两人平日以艺事鉴赏相交的难得见证 。 而陆恭致黄易一札 (181-1) , 不仅同属此类 , 也可供对陆氏其人其事有兴趣者参考 。
相关|陈麦青读《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开卷有得,如行山阴道上
文章图片

黄易致潘奕隽札(170-2)
此外 , 《辑考》所收 , 有札致黄易之邹蔚祖(字文若 , 号霞城) , 黄氏《嵩洛访碑日记》中曾提及其人 , 但谓:“新安邹大令霞城能文嗜古 , 亦来订交” , “邹大令霞城遣苍头来 , 索书楹帖” , 皆颇简略 。 若得读《辑考》中邹氏致黄易之札 (178-1) , 则于其如何先识武亿 , 再遇黄易 , 又怎样“能文嗜古”等具体情状 , 可能会有更稍详细的了解 。 又如康仪钧(少山)致黄易札 (179-1)、刘肇鉴(镜古)致黄易札 (199-1)等 , 亦皆能与《嵩洛访碑日记》中相关记述参看对读 , 互证互补;倘再结合《辑考》中那些多方征引、广搜博考的相关考说 , 也许能对这些在通常记载中只是被简单提及的人和事 , 又会有较多关联、更加丰富的认知 , 从而对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 , 或不无裨益 。
马成名先生《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6月)中 , 有“元拓孤本元文宗自书自刻自拓《永怀》二字卷” , 是曾经黄易鉴藏之名品 。 据马先生著录 , 此卷有黄氏题跋 , 其中述及来源:“吾友鲍以文宝玩多年 , 乾隆甲寅五月从里中寄赠 , 可感也 。 ”“以文”为当时藏书刻书名家、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表字 , 其号渌饮 , 甲寅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 。 卷中尚有当年黄易金石圈内诸友翁方纲、余集、冯敏昌等题跋、题诗、观款 , 皆在甲寅腊月前后 。 杨国栋先生《黄易年谱初编》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3月)曾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记:“是年底 , 先生曾将所藏《元文宗临〈晋祠铭〉卷》求翁方纲题跋 , 翁氏曾作《秋盦以所藏元文宗临〈晋祠铭〉‘永怀’二字墨本卷属题三首》见赠 。 ”惟仅录引翁诗 , 未及翁跋及其他 。 而刘尚恒先生《鲍廷博年谱长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9月) , 则未载此事 。 其实 , 此卷由鲍廷博转归黄易 , 事关两人交往 , 固应当记;而更可说者 , 是除卷中各家相关题记能见此事大略之外 , 另有过程情节 , 似又能于《辑考》所收相关各札中 , 寻绎得之 。 因稍事排比 , 列其线索 。
乾隆四十八年(1783)九月 , 鲍廷博有札致黄易 (47-2) , 据该札开首“令弟素庭兄南还 , 辱蒙云翰下颁 。 临风展读 , 如与晤言”云云 , 知系其得黄易来信后之回复 。 除寄上黄氏委购书籍之外 , 又谓:“《永怀》卷留于桐乡金云兄处 , 容即取归 , 附北上公车友寄览可也” , 则似答黄易欲请观此卷之语 。
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 , 黄易有札致友人陈灿 (2-15) , 谓:“以兄康里卷子 , 弟欲以二十金求之 , 不知可否?岁内弟谋得此项 , 即奉商也 。 ”“康里卷子” , 即指元文宗《永怀》卷 , 因其有元代书法名家康里夒夒(子山)至顺二年(1331)、至顺三年(1332)小楷题记二则 , 故借以代称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一月 , 鲍廷博于其致黄易札 (47-3)中告知:“弟濒年颠沛 , 去冬更被郁攸之灾 , 生事益落 。 所幸文史半存 , 聊自宽慰……元文宗《永怀》卷偶逃劫火 , 若有天相 , 明春萼岩北上 , 附邮奉赠 , 以表区区 。 比因匆遽到省 , 不在行箧中耳 。 ”“萼岩”即鲍、黄二人共同之友桐乡金德舆 , 《辑考》收其致黄易札共六件 , 其中乾隆五十二年(1787)六月三日一札 (91-1) , 以“渌饮近况窘甚 , 欲远游而未果 , 惟所刊丛书已有十二集”等 , 奉告黄易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八日一札 (91-4) , 又曰:“绿饮兄近况亦甚落寞 , 来示当转致之 。 但伊惮于远涉 , 恐无益耳 。 ”据《辑考》撰者考说 , 黄易曾邀鲍廷博北上 , 而鲍氏最终未往 。 可知其于鲍氏生活处境 , 多有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