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中西之间,新旧之外:晚清科幻小说如何想象一个进步的世界?( 三 )


03 电气与催眠的新招牌和旧烙印
1909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电世界》想象了大发明家黄震球的故事 , 他在宣统一百零一年(2009)横空出世 , 将中国建成了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 , 自己则凭借神奇的电翅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用贾立元的话说 , “电王”堪称比“钢铁侠”早半个世界诞生的中国超级英雄 。 作者对电这种象征着发达力量的崇拜 , 也展现出了科技无往不胜的天真信念 。 引人注意的是 , “几千倍”的尺度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 像是一百年后中国有陆军“一万万人” , “电王”发明的电车比沪藏铁路火车速率增加“五千倍” , 而这车还只是新电学发明的万分之一 , 将来的各种器具、各种事业都与这车“成比例” 。 “电王”以千倍扩展术改造着一切:在南极发现了金河 , 将伊朗高原的七座仓金大库堆满了黄金 。 动植物受到电气肥料滋润长得格外大 , 白毛猪都能长成印度象 , 农产品更比之前增出“千倍之多” 。 在《电世界》中 , 未来并非局部的发展 , 而是系统性的总体膨胀 , 千倍比例尺为未来世界镀上一层“黄金光芒” 。
科幻小说|中西之间,新旧之外:晚清科幻小说如何想象一个进步的世界?
本文图片

《电世界》插图“电王”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此外 , 电气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疗法 。 19世纪下半叶 , 电已经被描述为宇宙中无所不在、贯通万物的“气” , 对电的狂热以及相关电气疗法的流行成为全球潮流 。 人体被看做带电的机器 , 充电可以激发人体活力 , 也可以向大脑输入能量 , 而国民的“脑电”、“脑力”也自然汇聚为“国魂”或者“国脑” , 国人与国家的概念由此联结为一体 。
徐念慈根据《法螺先生谭》(包天笑由德国作家毕尔格作品《吹牛大王历险记》日译本转译)创作了《新法螺先生谭》 , 其中的法螺先生发明了神奇的“脑电” 。 小说写到 , 电气不当只是一种机械力 , 而应是自然力 , 最自然的莫过于发掘人人都有的脑电:
“自然之利用 , 莫若就人人所具之脑藏 , 而改良之 , 推广之 。 人与人之间 , 使自然有感应力 , 脑藏既被感应 , 乃依力之大小 , 而起变化 , 依变化之定律……”
这一概念也是当时许多维新提倡者常用的字眼 , 像是谭嗣同的“脑电说” , 同样强调人与人可以通过某种媒介进行精神互通 。
科幻小说|中西之间,新旧之外:晚清科幻小说如何想象一个进步的世界?
本文图片

《电世界》插图 , 像大象一样大的猪(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气与驾驭灵魂的催眠术之间也关系密切 。 《新法螺》灵感来源之一就是上海的一个催眠术讲习会 。 贾立元发现 , 在此时 , 催眠术与电气都成了新式招牌 , 科学确实开拓了新的想象空间 , 却是带着旧烙印的世界观为人们提供了新思路 , 因为扶乩、招魂等巫术本就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这时对神秘力量的理性态度并不多见 , 更多的还是憧憬降灵的启示(有文章记载了上海灵学会上曾有托尔斯泰降临) 。
更有意思的是 , 治心法、魂学和催眠术都被视为一种民族新生之道 。 《新法螺》中有造人术 , 小说《生生袋》里也有不速之客大讲生理学问、老者重现生机、为疯人输入动物血以恢复正常的情节 。 17世纪西方也曾有为癫狂者输入动物血的医疗实践 , 而小说中不少离奇的情节都能在当时出版的生理学教科书中找到依据 。 陆士谔《新中国》中还有如此设想 , 在40年后的文明中国 , 新生儿可以接种疫苗免生恶根性 , 成人则能通过服用药物或用手术祛除 , 还有一种催醒术能使人从迷迷糊糊的状态中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