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评《夜间的战斗》︱本南丹蒂,正义的使者或是邪恶的化身

【|张锐评《夜间的战斗》︱本南丹蒂,正义的使者或是邪恶的化身】|张锐评《夜间的战斗》︱本南丹蒂,正义的使者或是邪恶的化身
本文图片

《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 , [意]卡洛·金茨堡著 , 朱歌姝译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年6月出版 , 352页 , 65.00元
引言
“本南丹蒂”(benandanti) , 一个令许多意大利人都感到颇为费解的名称 , 意思为“慈善的行者” 。 这些行者大多来自意大利北部弗留利(Friuli)大区 , 与德意志和斯拉夫民族交汇处 。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 , 即出生时便身着“衬衣”(裹在胎膜里) 。 他们每年都会经历灵魂出窍 , 在四季小斋之夜 , 手持茴香枝条奔赴旷野 , 与男女巫师展开斗争 。 当本南丹蒂大获全胜时 , 庄稼就有望迎来丰收;反之 , 则会遭遇饥馑 。
《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金茨堡——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微观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他曾先后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萨高等师范学校执教 , 其研究兴趣广泛 ,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的欧洲 。 他的作品涉及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等多个领域 , 强调史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创性 。
多年前 , 当笔者还在意大利罗马大学求学时 , 我的导师安东内洛·比亚基尼(Antonello F. Biagini)教授便推荐了这本书 。 后来 , 金茨堡曾多次受邀来到母校召开讲座 , 这也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 。 回国后 , 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工作期间 , 我试图利用名著导读课的机会 , 向本系的研究生介绍了微观史学和金茨堡的部分作品 。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66年 , 是金茨堡的第一部专著 , 全书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 分别是“夜间的战斗”“亡灵的游行”“审判官与巫师之间的本南丹蒂”“参加半夜拜鬼仪式的本南丹蒂” 。 正如金茨堡口中时常提起的那样 , 这部作品的诞生纯属偶然 。
1959年的秋天 , 还是学生的金茨堡 , 在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的图书馆里做出了影响其一生的决定 。 凝视着书架上陈列的古老书籍 , 他的心中不禁涌现出了一个念头 。 他暗暗地告诉自己 , 他想去了解历史学家这一职业;他想投身于巫术研究;他想去关注那些被控告的男巫、女巫 。 然而 , 刚满二十岁的金茨堡 , 怎么也没有料到 , 等待着他的将是不计其数的困难和险阻 。 研究这一课题 , 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技巧、丰富的想象力 , 还要耐得住拓荒岁月的寂寞和孤独 。 大概也正是如此 , 才促使了他不断思考新的历史方法 , 另辟蹊径 , 通过原始史料来解读“底层阶级”(subaltern classes)及其信仰 。
金茨堡在序言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 , 这本书是关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上半叶之间弗留利人的宗教态度 , 从广义上说 , 是一个农民社群的心理状态 , 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 却揭示了一种民间信仰逐渐被等同于巫术的过程 。 或许 , 金茨堡的旨趣不仅在于探索十六至十七世纪的宗教、巫术和魔法 , 复原这一时期庶民的心理状态才是他的真实初衷 。
本南丹蒂
1575年3月21日 , 一位来自意大利北部布雷扎诺(Brezzano)的乡村神父匆忙赶往主教府告状 , 原因是当地一个磨坊主为了挽救病危的儿子 , 请来了邻村一个名叫保罗·加斯帕鲁托的人 。 据说 , 此人能替人驱邪 , 夜间还时常与巫师和小妖魔一起四处游荡(第1页) 。 若不是他从巫师手中夺回被施了魔法的男孩 , 恐怕这孩子早已命丧黄泉 。 像加斯帕鲁托这样的人 , 当地百姓称之为“流浪者” ,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 , 便是“本南丹蒂”(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