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评《夜间的战斗》︱本南丹蒂,正义的使者或是邪恶的化身( 二 )


那么究竟何谓“本南丹蒂”?金茨堡解释说 , 这些自称是本南丹蒂的人 , 实际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 , 即出生时带有胎膜 , 或者说 , 在出生时被羊膜包裹着 。 在欧洲的一些民间传说中 , 胎膜被认为是“灵魂”的居所 , 亡灵与生者之间的媒介(85页) 。 对于彼时的意大利来说 , 不少迷信思想也同样与胎膜有关 , 认为它是富有魔力的东西 。 为了增强胎膜的魔力 , 人们甚至为它举行弥撒 。 中世纪著名的意大利神学家、方济各会修士圣伯尔纳定(St.Bernardino da Siena,1380-1444)在讲道中就曾猛烈抨击过胎膜崇拜的行为 。 由此可见 , 这种习俗由来已久 。 上文提到的加斯帕鲁托也承认:“我的母亲曾把我出生时的胎膜给我 , 说她曾让胎膜与我一同受洗 , 使它望了九次弥撒 , 通过阅读《圣经》为它祈福 。 ”母亲还告诉他 , “我是一个天生的本南丹蒂 , 等我长大了 , 我就会在夜里外出 , 那时我必须把胎膜带在身上 , 和其他本南丹蒂一起与巫师作战”(23页) 。
至于是何人召唤本南丹蒂进行战斗 , 加斯帕鲁托的回答多少会让读者感到有些诧异 。 他说 , 上帝的天使在夜间曾进入过屋内 , “出现在我面前 , 他全身金色 , 就像祭坛上的天使一样 。 他呼唤我……我回答道:‘我服从你 , 我愿意去’”(14页) 。 从字里行间中可以察觉 , 加斯帕鲁托的言语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 , 颇似《新约》中圣母领报的场景(天使长加百列进入玛利亚的屋内 , 显现在她面前 , 并宣告了耶稣的降生 , 参见《路加福音》1章26-38节、《玛窦福音》1章18-24节) 。 然而 , 本南丹蒂奔赴的“战场” , 即约沙法特谷(Valley of Josaphat , 76、108、110、279、280页) , 更是《旧约》中上帝进行“最后审判”的地方(参见《岳厄尔》4章2、12节) 。
金茨堡认为 , 在本南丹蒂的内心世界中 , 有两种元素同时存在:农业崇拜和基督信仰(39页) 。 面对宗教裁判所审判官的质问 , 加斯帕鲁托之所以会提到天使 , 或许是为了从审讯中尽快脱身 。 的确 , 这一招果真奏效了 。 最终 , 加斯帕鲁托仅被判处六个月的有期徒刑 , 并且免于革除教籍这种针对异端的严厉惩罚 。 此外 , 他必须在一年当中指定的日子进行祈祷和苦修 , 以便获得上帝对他的谅解(22页) 。
在这一时期的弗留利 , 本南丹蒂可谓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 一方面 , 他们反对男巫、女巫及其邪恶的阴谋 , 治愈那些因巫师的加害而受伤的人;另一方面 , 他们自称会骑着兔子、猫或者别的动物 , 在夜间参加某种神秘的聚会 。 虽然 , 他们认为自己有别于巫师 , 但那些模棱两可的描述还是让普罗大众 , 甚至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官们摸不着头脑 。 依照乡村神父的理解 , 本南丹蒂无异于巫师 , 不过他们是“好的”巫师 , 会竭力保护儿童和人们的粮食 , 使之不受背信弃义的邪恶巫师侵害(第6页) 。 因此 , 本南丹蒂从一开始就以一种矛盾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 这种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存在 。
|张锐评《夜间的战斗》︱本南丹蒂,正义的使者或是邪恶的化身
本文图片

庶民文化
庶民文化(subaltern culture) , 即精英文化的对立面 , 是金茨堡研究的焦点所在 。 在意大利的庶民文化中 , 有一些特征似乎离不开古老的农耕传统和宗教信仰 。 灵魂出窍、丰收祭拜、阴阳对话和狂欢节等 , 无不将亚平宁半岛上的“底层阶级”联系在一起 。 本南丹蒂手持茴香束 , 在夜间与男女巫师作战 , 他们这么做既是出于一种意识 , 即对庄稼的热爱 , 也是一种仪式 , 旨在祈求农田的丰收(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