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米(01810.HK)与智能制造的奇点时刻

1519年5月12日 , 伟大的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莱昂纳多·达芬奇躺在病榻上 , 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回放:辗转于米兰、佛罗伦萨、比萨、罗马的这37年 , 达芬奇的发明没有得到一位君主的投资 , 远大的征程终究只能停留在纸上 。
人类从不否认技术的好处 , 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审视 , 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 进而催生出截然不同的方法论 , 这就是伊丽莎白·牛顿1990年提出的“知识的诅咒” 。
没有共识就没有巴别塔 。 要塑造共识 , 就必须在知识结构、内心世界上达成同步 。 正如古老文明对“盗火者”近乎一致的崇拜 , 要通过技术的“奇点”开往星辰大海 , 必将科技“火种”播撒向人间 , 将高不可攀变成稀松日常 , 一点一滴地积累 。
可话又说回来 , 成功的“盗火者”总是凤毛麟角 。
01
“发烧”的开始
2011年8月16日 , 雷军穿着一身“乔布斯”式的黑色体恤加牛仔裤 , 比预定时间提前10分钟来到了北京798艺术中心 。 狂热的人们早已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 原本能容纳500人的会场 , 硬是挤进去了大约800多个人 。
他内心隐约感觉到 , 这或许将是某些东西被彻底改写的日子 。
这场长达78分钟的小米1代手机发布会 , 至今还是许多人难忘的记忆 。 双核1.5G , 全球主频最快;800万像素摄像头;通话时间900分钟;待机时间450小时……所有的一切都是顶级配置 , 发布会几乎全程伴随着人们的尖叫声 。 而“1999”的价格出现在大屏幕 , 持续了近半分钟的尖叫声 , 几乎要将房顶掀翻 。 在同等配置的手机价格都在4000元上下时 , 小米直接将价格砍了一半 。
手机|小米(01810.HK)与智能制造的奇点时刻
文章图片

回望小米1发布前的21世纪初 , 这是一个属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年代 。 苹果手机及其生态的横空出世 , 将通向互联网的最大流量入口 , 从PC端搬到了小小的手机上 。 一时间 , 手机引爆消费热潮 , 手机“百团大战”拉开帷幕 。 彼时的雷军 , 刚刚结束在金山公司的CEO生涯 , 进入了风投行业 , 近距离观察着市场的发展脉络 , 琢磨着下一个机会 。 智能手机风口刚吹起没多久 , 他便果断拉上十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启手机创业之路 。
“要做最好的手机 , 卖一半的价钱 , 推动智能手机在全球普及 。 ”毫无经验、赤手空拳的小米团队 , 喊出了这个口号 。 不过这条星辰大海之路 , 在当时看起来无比遥远 。
手机端越来越高的流量需求 , 催促着硬件设备加速实现功能的强化、设备自身的轻量化 。 然而正如今天的新能源汽车热潮 , 2005年开始 , 尽管低端智能手机零部件产能加速出清 , 但好的零部件仍然供应紧俏 , 研发竞赛的加速更进一步推高成本 。 到2014年 , 开发28nm制程芯片需要200万~300万美元 , 许多厂商已不堪重负 , 而更先进的16nm制程芯片开发成本要达到上千万美元 。
为应对成本压力 , 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 国产手机市场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减配降费的山寨机 , 和高配且贵的智能机 。 而无论是国产智能机的无力还是山寨机的横行 , 背后都指向同一个现实:当时的中国高端造业依旧强而不精 , 难以支撑一款平价智能机的量产 。
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有很强的硬实力 , 研发、供应链和制造水平都已经有较高的水平 , 然而软实力很差 , 很多本土企业不知道做产品规划和定义 , 不会做品牌营销 。
可见当时的宏观环境 , 并不那么友好 。
02
制造业的优秀范本
那么 , 如何突破这个问题的限制?别人都做不到 , 你凭什么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