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二 )


【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本文图片

“太和丁未”年即唐文宗元年(827年) 。
唐代古琴流传到今天 , 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 , 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各代直至今日 , 曾度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烽烟战火和天灾人祸 , 幸而被保存下来 , 既未殉葬幽泉 , 长埋地下 , 也没有被盗卖出国 , 流落异邦 , 其间不知得到了多少稽康之流的人呕心沥血珍爱护持 。 公私收藏唐琴都加在一起 , 传世中的真正唐琴 , 寥若晨星 。
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本文图片

Lot 5151

“秋梧”仲尼式古琴
通长:125.8 cm;肩宽:21.2 cm;尾宽:14.6 cm
来源:著名音乐教育家旧藏 。
此琴仲尼式 , 桐木面板 , 木质苍古 , 弧度圆厚 , 通体熟栗色大漆间朱漆 , 鹿角霜灰胎 , 发蛇腹冰纹间牛毛断纹 , 古气盎然 。 螺钿徽 , 紫檀岳山 , 红木岳尾 。 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 , 皆做湘妃竹贴格 。 腹内纳音微隆 , 未见款字痕迹 。 琴背项间朱漆书写琴名“秋梧” , 字体表面被漆层涂漫 , 似故意遮盖 , 所覆盖的漆层已经出现断纹 , 连同下层的朱书与周围面断纹相互连通 , 由此推测琴名当是琴器斫制之初原刻髹漆 。
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本文图片

琴底龙池纳音微微隆起 , 木质纤维肌理细腻 , 有不规则凹坑 , 推测是木疖去除以后形成 , 这些正是梧桐木材料的特征 , 虽然其性易裂 , 但木质纤维结构利于琴器的振动与发声 , 是传统的斫琴良材 , 梧桐古材则更为稀少难得 。 琴器之名多与器形、髹漆、音色或者传承历史相关 , “秋梧”之琴名或许与琴体斫制所用梧桐木材料有所关联 。
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本文图片

古琴器物中工艺精良者 , 多在龙池与凤沼的口沿贴以硬木片 , 起到装饰和保护底板的作用 , “秋梧”琴则改常规 , 在池沼口沿贴以湘妃竹片 , 姜黄色竹片赭色斑纹 , 与琴名共同营造出温暖的秋意 , 文人气息浓郁 。 湘妃竹贴片的顶部断面与周围的漆色相同 , 且断纹相互连通 , 因此判断湘妃竹是初始的贴片 。
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本文图片

琴体漆色红黑相间 , 原始黑栗色漆面上有一层云雾状朱红漆 , 琴面朱漆浅淡稀薄 , 琴底朱漆则或浓或淡 , 又有二次修复所涂朱漆 , 与原有的漆面浑然一体 , 形成色彩斑驳的暖色调 。 漆面断纹形态丰富 , 有牛毛断、流水断、蛇腹断 , 局部还有难得一见的梅花断 , 所有断纹均无剑峰 , 丝毫不影响弹奏 , 说明这张琴的灰漆与木胎结合紧密 , 质地坚实 , 在断开以后没有出现起翘和空鼓 。 琴头磕缺处可见灰漆下有一层黄色的夏布 , 包裹着木胎 , 正是有这些髹漆工艺的保护 , 琴体稳定才得以传延至今 。
古琴|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本文图片

仲尼式琴自唐代以来 , 在琴体样式中占据着主流地位 , 数量远大于其它琴式 , 一方面得益于其秀美简洁的造型风格 , 另一方面是儒学在文人和琴人心目中地位崇高 , 影响力极为深刻 , 使仲尼式成为千百年以来的经典琴式 。 仲尼式琴存世数量虽多 , 但不同时代 , 不同斫琴艺人的仲尼式琴 , 造型风格和音色品质却千差万别 。 这张“秋梧”琴的尺寸略小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壑松” , 在仲尼式琴家族中属于体形宽大、气势磅礴的类型 。 但“秋梧”琴又有自身的细节特征:琴头顶端至项部迅速收窄 , 肩当二徽八分 , 腰部做弧形内收 , 琴尾和同尺度琴相比亦相对较窄 , 加之琴体周身轮廓线条硬朗挺拔 , 因此这张仲尼式“秋梧”琴 , 尺寸虽大却比例关系合理 , 仍属于内敛隽秀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