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张国擎:?颠张狂草——历代书法人物之张旭|新刊( 二 )


张九龄揶揄陆象先:张旭也是您的表弟吧!
因为张旭任常熟县县尉一职 , 是陆象先举荐的 。
陆象先是贺知章族姑之子 , 比贺知章小六岁 , 是陆元方(宰相 , 门下侍郎)的儿子 , 陆元方又是陆柬之的侄子 。 陆象先大张旭十岁 。 今人考证陆彦远与张旭母亲同为陆柬之一妾所生 。
陆氏是当时吴郡的旺族 。 武周时期陆柬之出任宰相 , 最疼其女儿 , 即张旭的母亲 , 嘱吴郡陆氏破例让其子女入学堂旁听读书 。 从此 , 凡陆氏女子出嫁后其子均可入陆氏学堂读书 , 陆柬之这一遗嘱培养了一大批吴郡人才 , 张旭也算得其荫庇而成才 。 陆柬之又是虞世南的外甥 , 血缘关系将虞世南与陆柬之以及他们的晚辈贺知章、陆象先、张旭都圈到了一起 。 在古代 , 这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 古时取士 , 讲究举荐 , 投考者可先拜师 , 拜师的第一选择是当年的主考官、监考官 , 他们如果收你为学生 , 你这届中举或下届中举便不在话下 。 “朝中无人莫做官” , 其利明白 , 其弊也得明白 , 那就是一旦你出了问题 , 同朝为官的老师也要连坐 。 灭三族 , 老师尚且只连带受苦 , 外放 , 降职;诛九族 , 老师一家均在其列!建立这种关系在封建制度下 , 对于廉政是有益的 。 那时的官员衣锦返乡 , 族堂宴请 , 受敬第一杯酒时 , 族人说的都不是指望你带多少人进官场 , 而是希望你好好替皇上和百姓谋福 , 莫株连九族 , 令整族遭殃!
张九龄清楚虞世南与陆柬之的亲缘关系 , 自然明白此行代皇上问候贺知章及陆象先表弟张旭的重大意义 , 通过他们更可以为皇上网罗到一大批江南才子 。

张旭没有在常熟县县尉任上等待张九龄的到来 。 他得罪了县令大人 , 丢下官印跑掉了 。
这得从江南产的蒲草说起 。
蒲草是生长在南方水网地带的一种水生植物 , 又称菖蒲 。 这种植物的嫩茎 , 是道很美味的菜 , 茎叶是编织蒲席的主要原料 。 唐代人生活中所用席地而坐的垫子 , 称蒲席 , 主要原料就是这种草的叶子 。 《礼记·杂记上》:“苇席以为屋 , 蒲席以为裳帷 。 ”蒲席作为当时全国上至宫殿下至平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 用量之大 , 毋庸赘述 。
常熟又称琴川 , 有七条河穿城而过 。 这里水网密织 , 是菖蒲的重要产地 。
张旭任县尉是在开元初 , 领导他的县令官八品 , 大一级压死人 。 但不知为什么 , 这位县令在常熟古老的县志上并没有名姓记载下来 , 而关于张旭 , 则明明白白地记着:“张旭 , 字伯高 , 经陆象先举荐 , 先天十一月 , 朝廷给常熟县尉 。 ”张旭上任就遇到麻烦 。 在张旭前面就任的县令看到蒲草的好利 , 便将蒲草的民间自由买卖改为官衙代理商收购 , 再转派给民户编织 , 收购成品也由官衙指定代理商 , 转进转出 , 平白从中盘剥一二道利 。 这等坐收渔利的代理商不是别人 , 正是县令的小舅子 。 就这样 , 县令小舅子还使鬼点子 , 以蒲草质量分等级进行盘剥 , 扣工钱 , 搞得割蒲草的人大多数亏本;编织的一席五息 , 扣去转利 , 双手打出血泡 , 一天编织一席连碗大麦粥都喝不上 。 割蒲草的、编织的聚集到衙门找张旭说理 。 张旭与县令说 。 县令不悦:这事不用你管 。 民众知情后围了衙门闹事 , 并举报到吴郡刺史胡元礼那里 。 胡元礼发回县令处理 , 瞧不起吴郡刺史的县令 , 竟然当着张旭的面将批文朝火炉里一丢 , 指令张旭抓闹事的 。 心有一杆秤的张旭明白县令不是好东西 , 暗里对抗县令的指令 。 事情越闹越大 , 吴郡刺史胡元礼派人来过问 , 张旭向吴郡刺史胡元礼道了实情 , 胡元礼要县令把小舅子交出来给民众一个说法 。 张旭见有这话 , 先下手为强 , 指令几个蒙面人将县令小舅子五花大绑置县衙大堂上 , 再请县令与胡元礼派代表一起过堂 。 公堂之上 , 县令面对激愤的百姓 , 只好允许把小舅子押送吴郡 。 但押送人员由县令指派 。 谁知 , 半路上这几个押役被人灌醉 , 县令小舅子在河里翻了船 , 人淹死了 。 张旭得到消息 , 知道县令不会放过他 , 干脆将印一挂 , 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