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张国擎:?颠张狂草——历代书法人物之张旭|新刊( 八 )


裴儆大声宣布 , 就照此办!
张旭|张国擎:?颠张狂草——历代书法人物之张旭|新刊
本文图片

后人载于书中 , 张旭公开的弟子是吴道子 。
并传于徐浩——皇甫阅——柳宗元——方直温、贺拔惎、寇璋、李戎 。
并传于刘禹锡 。
并传于颜真卿、邬彤——怀素 。
并传于裴儆 。
并传于李阳冰——韦玩——李白 。
并传于韩滉 。
并传于魏仲犀 。
并传于崔邈——褚长文——韩方明 。
并传于蒋陆及其从侄野奴 。
再传弟子中就数怀素书法成就最大 , 李白、柳宗元、刘禹锡均以诗文著称于世 。 李白留下《上阳台贴》见证了他与张旭的师徒之谊 。
数年后的天宝五年(746年) , 就任长安县县尉的颜真卿闻说张旭开课广授笔法 , 且不收束脩 , 特意素装简服前往裴府 , 一来探个虚实 , 二来求教笔意 。 双方见面 , 自然是颜真卿先习字示笔 , 张旭认真看罢 , 询问之下 , 颜真卿才吐露实情:他3岁丧父 , 靠舅家支持 。 13岁时舅父殷践猷辞世 , 他随母亲南下投靠吴县县令外公殷子敬 , 在吴县闻张旭、贺知章大名 , 外公殷子敬曾带他拜会过陆氏 , 今闻先生广施学问 , 前来瞻仰 。 言谈之际 , 张旭鼓励并授意颜真卿优先用纸 。 颜真卿连连摆手:不敢费这么好的纸墨 , 说心里话 , 身为县尉 , 也付不起这束脩 。 旁边有人说出颜真卿的情况 , 说到他用树枝在地上划 , 练笔形 , 张旭点头应道 , 看得出 , 下的是硬功夫 。 裴儆连连表态 , 莫说费些鱼卵纸 , 就是金纸 , 用在你们这些国家栋梁身上 , 也值!
后人著书称 , 颜真卿在五十岁以前的书法历练中 , 初步确立了“颜体”面目 。 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年)张旭授笔法于38岁的颜真卿为一个界线 , 那么在此以前的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 。 此一阶段他的传世之作少 , 仅如天宝元年所写的《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所写的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 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了相当的修养 。 当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 , 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 , 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 , 使张旭深以为然 。 颜真卿志向高远 , 以期“齐于古人” 。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
接受张旭的笔法后 , 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 , 于兹五年(或作七年) , 真草自知可成矣 。 ”因此 , 天宝五年之后的五年(或作七年)时间 , 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 , 刻苦磨砺的阶段 。 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 , 颜真卿书碑渐多 , 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 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 , 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 。

据说张旭写草书时 , 要喝得醉醺醺 , 狂呼大叫疯跑一气 , 然后才趁着酒劲儿拿起笔来一挥而就 。 众多研究者认为 , 张旭大醉后手舞足蹈 , 七情六欲尽泄 , 喜怒哀乐绽放 。 酒帮助张旭排除杂念 , 进入忘我的境界 , 书法催发他的天性 。 其行为毫无顾忌 , 天性溢于笔墨 , 瞬间发挥无遗 。 无论墙壁、屏风 , 随处即书 , 作品自然飘忽而神逸超常 。
其实细想便可明白 , 大醉狂书之说并非张旭的本意 , 那只是戏说而已 。 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 , 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 , 旁若无人 , 如醉如痴 , 如癫如狂 。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 , 有动于心 , 必于草书焉发之 。 观于物 , 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 , 可喜可愕 , 一寓于书 , 故旭之书 , 变动犹鬼神 , 不可端倪 , 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