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插图

▲图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在进行古籍修复的场景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日前宣布,全面启动在全国范围内修复来自国家图书馆、各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105册(件)古籍。这也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于今年6月在国家图书馆启动以来,在推动我国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工程方面迈出的最新进程。
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插图

▲颐和园佛香阁图档
此次入选的书籍涵盖《永乐大典》善本1册、舆图绘本24幅、样式雷图档30幅、金石拓本13件,以及中医药、少数民族文字等类型古籍37册(件),其中《医门普度》是一部涉及流行性传染病的综合性著作,编录了吴又可《温疫论》二卷、孔毓礼《痢疾论》四卷等医学著作,对现代医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些古籍来自国家图书馆、各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修复工作均由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负责,将在1-2年内完成。
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插图

▲《永乐大典》“湖”字册
今年7月28日,字节跳动公益还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招募创作者通过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创作相关内容、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目前,已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抖音达人加入该活动,同时因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更成为“古籍宣推官”。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漫画家蔡志忠,学者周国平等。
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插图

▲图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
日前本报与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古籍保护与传播”研讨会上,沪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的便利性、丰富性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也正因如此,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间赛跑。加强中华文化古籍保护和传承,推动修复、活化和传播能力建设,对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学者观点摘要----
陈超 ( 上海图书馆馆长 ) :互联网时代,如何传承古籍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古籍保护与传播?部分古籍的回归只能以数字化的形式来实现。今年刚刚结束的《大唐气象》碑帖展展出了唐碑宋拓,吸引了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如何做好展览?如何让线上展和数字展更精彩?在这个领域,需要字节跳动在内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一起合作。
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章插图

处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方式。去年,图书馆员做了一个小尝试,在网上开一个平台,让古籍研究的专家、馆员在互联网上说善本、讲碑帖、说稿本、讲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