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专题 | 互联网时代,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 )
在编书方面,除了和出版界合作,还应该和互联网界合作,探索新的编书模式和方式。
按照国家的要求,这十余年来,上海图书馆对开展的珍贵古籍的名录、重点保护古籍单位的评审等一些职能都在实施。目前已经有六批,分藏于本市各收藏单位的1473种古籍,入选了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在此基础上,930种古籍被推荐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上海的9家古保单位被颁发了上海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牌。十多年来,上海图书馆一直督促本市古籍普查工作,这也是一项社会普及工作。上海图书馆还组织多次古籍修复技能的竞赛、培训、研修,培养古籍修复的人才。
文章插图
古籍修复工作,其实是广义的编书的内容,是整理、修复、应有之义。需要高科技和新技术的支持,例如化学领域的支持等。上图也在建实验室,赋予古籍保护工作更多新的空间。
在当下,印书因为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帮助而赋能。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如何加速?如何让孤本不“孤”?互联网时代下,怎么样去复制?衍生了诸多技术和学术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值得欣喜的是,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的企业,来主动关心、关注这个领域。作为古籍保护的传统机构,图书馆、博物馆、高校,要用好这样的市场力度。
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非常愿意和各界一起展望未来,共同演绎,不断地推进上海地区的古籍保护和传播的工作。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中华典籍,中华文化传送下去,发扬起来。
杨光辉(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互联网环境下的古籍保护与传播漫谈
身处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古籍保护与传播,让古籍更好地活化传承?不仅要让古籍“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解决古籍保护的经费、法规和人才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目前古籍保护有一个困境,有一句话叫作“哈佛或者东京很近,北京很远”,简而言之,即日本、美国等古籍资料网上发布多,容易获得;中国本土的古籍网上资源发布少,获取不易。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已将馆藏十九种古籍相关数据库资源全部开放,可以网上自由浏览,有望改变网络古籍数字资源的中外格局。
建设上海古籍保护与传播数字联盟,很有必要。毕竟上海地区是古籍资源收藏重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就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等七家,上海档案馆、方志办、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图书公司(博古斋)等纸质文物收藏也很丰富,如果成立上海古籍保护与传播数字联盟,将各自特色馆藏数字化,提供网络服务,将有力促进上海乃至中国古籍数字资源的释放与活化。
文章插图
同时,当下民间古籍书源日渐枯寂,如果能建设公藏机构古籍复本互联网交易平台,有利于古籍资源流通和活起来。目前孔夫子旧书网是民间最重要的网络交易共享平台,建议国家出台特殊政策,将国内公藏机构三个以上的复本古籍释放出来,建一个互联网共享交易平台。不仅节约大多数收藏机构的物理空间,更可促进古籍流通活化利用以及避免数字化重复建设。
古籍数字资源大量上线后,不管是图像版抑或全文数字版(“全文索引等于没有索引”——杜泽逊),如果不做标引,发现和利用起来就非常困难,很难达到流通传播的目的。因此,还需要推广古籍索引。目前中外发布的古籍数字资源普遍存在图像版精度不够、深度标引(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索引)缺少等问题,对广大非专业学生和普通民众缺乏吸引力。中国索引学会正在为上海方志办编制《上海府县旧志综合索引》,如果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上海府县旧志全文数字版与索引配套上线,会有力促进基于上海方志文献的上海历史文化的普及与利用。
- 明信片!星辰大海|新时代,这是江苏大海寄给你的蓝色明信片
- 定义|让孝成为时代之光 “孝子日”首次设立,红星美凯龙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孝”
- 河景@正商豐華上境
- 艺术|安徽合肥:笔墨书写时代赞歌 “艺术年货”传递美好文化
- 同时代$「津门网」他是画家任熊之子,其构图饱满色彩丰富,不流于世俗
- 蚩尤&上古时代三大宝刀,第二把能够克制日本刀,第三把是不祥之物
- 警察|职场进入看脸时代,颜值不高怎么办?
- 艺术|为时代留下艺术经典
- 杨永福|中国荣誉时代楷模——杨永福作品集
- 社区$潍坊奎文新时代文明实践:挥春送福气,墨香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