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徐则臣:我们对“意义”都有自己的认定

今年10月 ,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最新小说集《青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 这本小说集前后跨越十五年 , 收入了徐则臣早年的两篇中篇小说《西夏》《居延》和同名短篇新作《青城》 。 三部作品彼此独立 , 又内在相连 , 是徐则臣目前仅有的以人物名字直接命名的小说 , 也是他少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 。
人物|专访|徐则臣:我们对“意义”都有自己的认定
文章图片

今年10月 ,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最新小说集《青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
西夏、居延、青城 , 三个女子心灵手巧 , 温柔可人 。 她们对爱情或婚姻有其执念 , 对生活的“意义”亦有自己的坚持 。 作为现代女性 , 她们的名字都与历史或地名有关:“西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近两百年的神秘王朝 , “居延”是古代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 “青城”是地处西南的道教名山 。 她们的名字寄托了徐则臣的某种历史文化情愫 , 她们的故事更与徐则臣自己的人生阶段存在着隐秘的关联 。
《西夏》写于26岁 , 《居延》写于30岁 , 而写《青城》的时候 , 徐则臣40岁了 。 在不同的年龄段或者说人生阶段 , 他对女性、爱情与婚姻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 “在一定程度上 , 小说是一个自叙传 。 ”徐则臣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这些小说萃取于他的内心 , “我很早就想写《青城》 , 但一直写不出来 。 当那些原料还不足以萃取提炼出那么一篇小说的时候 , 你只能等 。 换句话说 , 不到四十岁 , 我写不出《青城》这样的小说 。 ”
近日 , 徐则臣就最新出版的《青城》与近年的写作变化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 。 此次与《青城》一起出版的 , 还有短篇小说集《如果大雪封门》和中篇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 , 细心的读者会在三本书里发现一些细微的关联 。 徐则臣写小说已有24年 。 这三本书放在一起 , 共同呈现出他中短篇小说的某种面貌以及它们在流动时光里的种种变化 , 由此 , 也打开我们理解他小说创作与追求的更多路径 。 他说:“经年的学习和写作 , 你会知道哪些东西是有意义的 。 我们对‘意义’都有自己的认定 。 ”
在采访最后 , 徐则臣还透露自己目前在写运河边的“侦探”系列小说 。 他已经写了四个短篇 , 之后计划再写一个有关“侦探”的长篇小说 。 “写这个系列也是为了那个长篇 , 就像我想打一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 , 必须先把分解动作练熟了 , 回头一气呵成就问题不大了 。 ”
人物|专访|徐则臣:我们对“意义”都有自己的认定
文章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是26岁、30岁和40岁时的徐则臣 。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 他写下了《西夏》《居延》和《青城》 。
【对话】
潜意识里的“三姐妹” , 写起来越来越复杂
澎湃新闻:《青城》这本新集子很薄 , 十万字 , 收入的三篇小说《西夏》《居延》《青城》分别写于2004、2008和2019年 , 前后跨度15年 。 在你的中短篇小说里 , 它们的名气并不如《如果大雪封门》《啊 , 北京》《跑步穿过中关村》 , 但我感觉你个人对这三篇是有特别感情的 , 这个感觉对吗?
徐则臣:是 。 我很少把小说主人公设为女性;我也极少用小说人物的名字直接命名小说 。 写了不少小说了 , 到目前为止 , 这么做的 , 只有这三篇 。 一开始没有任何预设 , 完全是无意识的 , 事后回头 , 发现还有这样的关联 。 可见 , 有时候作家有一些潜意识里的东西 , 如果认真去追究还是有案可稽的 , 能找到蛛丝马迹 , 尽管你可能自己都说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