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徐则臣:我们对“意义”都有自己的认定( 二 )


澎湃新闻:我看《青城》的创作谈 , 你是先有了青城这个女性人物的名字与形象 , 然后有了这个故事 。 那么西夏和居延呢 , 她们和她们的故事是怎么出现的?
徐则臣:我写小说通常是先有名字 , 再有故事 。 如果小说的题目定不下来 , 我就很难开始 。 像《西夏》《居延》《青城》 , 它们都是先有了题目 。 比如《西夏》 , 我记得在我写这个小说之前 , 大概五到十年 , 我就非常喜欢“西夏”这个名字了 。 一般女孩也不会起这样的名字 。
“西夏”“居延”和“青城” , 这三个名字都有来路:西夏是很早就淹没了的一个王朝;居延有居延关;青城虽然是当下的一个地名 , 但还是有一些古意 , 四川的广告语里就有“拜水都江堰 , 问道青城山” 。 和“张三”“李四”这样的名字相比 , 这三个名字有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的附着 , 就像背后有了一个数据库 , 这个数据库会让人物在故事里多负载了一些我们难以言表但又切实存在的意蕴和复杂性 。
澎湃新闻:是的 。 比如说“西夏”这个名字先在你脑海中跑了五到十年 , 那么当你构想人物的时候 , 这个人物的性格或经历会不会也和这个名字背后的历史意蕴有所呼应?
徐则臣:对 , 我当时就想 , 叫“西夏”的这个人应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 苍茫而来 , 混沌而去 。 如果你特别明确她的来处 , 可以一板一眼地摆出来 , 那就不大对劲了 。 所以给人物定下这个名字的时候 , 我基本也赋予了她某种特质 。
再比如居延关 。 王维有首诗《使至塞上》 , 很多人可能都会背:“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 ”居延在汉唐以来西北一种重要的军事重镇 , 现在留下了一个遗址 , 在内蒙古 。 “居延”这个名字就给我一种遥远、苍茫、雄浑、高古的感觉 , 我想叫这个名字的人应该是既入世又出世的 , 既可能执着地追求某一个东西 , 又可能果决地放弃 。 小说里的居延就是这样一个女子 , 即便她独自来到北京寻人 , 她也不是卑微地、低着头去寻 , 而等她想明白了 , 世界一下云开雾散 , 就是这种感觉 。
至于“青城” , 我是在去峨眉山的盘山公路上想起了这个名字 , 它给我的感觉是那种比较清晰、明丽的 。 “青”在我这里 , 一直是绿色的、积极的 , 叫“青城”的女子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积极的、有担当的人 。
澎湃新闻:我会觉得青城是她们“三姐妹”里最复杂的一个 。 她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 但都漂亮、心灵手巧 , 也都有点“一根筋” , 有执着或者说天真的一面 。 再想想 , 她们三个不一样 , 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也不一样 。 我会觉得西夏像是从天而降的 , 她很依赖王一丁 , 心上人去哪 , 她就去哪;居延有一个精神成长或者说在爱情里找到自我的过程;青城的感情比前两者多了一种母性 , 这种母性甚至超过了爱情 。 在你眼中 , 她们三个有什么不同?她们在你那里是否可以组成一个对女性世界的整体理解?
徐则臣:这三个人物 , 写起来有一种越来越复杂 , 越来越宽阔 , 越来越博大的感觉 。 西夏还是一个刚谈恋爱的小女孩 , 很单纯 , 她的生活里有天真浪漫甚至是一种过家家的感觉 。 她活得像一个玻璃人 , 除了不会说话、不明来处之外 , 她清亮又透明 。
到了居延 , 这个姑娘在成长了 。 如果说西夏对感情的介入是“刚刚触碰” , 那么居延已经进入从爱情到婚姻这一步了 , 所以她要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任 , 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