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二 )


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08
若以前述“逻辑渊源”说 , “书法”乃“法书”之对应关系 , 为汉字书写效法“法书”之意 , 表达书学过程或规章 , 虽说并无书学意义 , 但也不会产生歧义、引出负能量 。
问题是 , “书法”概念不仅缺乏学理上的建构 , 尤其多年来 , “书法”意涵的恣意随说 , “书法”实践的胡涂乱抹、随性而为 , 造成“书法”仅成为笔墨汉字的附庸与产物 , 令汉字书写既没了形象 , 又少了艺象 , 尤其缺了气象 。
显而易见 , “书法”是“书”与“法”的建构 , 也是“法”与“书”的集成 , 既有“书”的内涵 , 也有“法”的意义 。 若以形而下论 , 谓之汉字书写的技法与规范;若以形而上说 , 既高于“书”与“法” , 又大于“法”与“书” , 形成“书”与“法”的融合 , “法”与“书”的抽象 , 是书的法 , 也是法的书 , 成为汉字书写的信仰与崇拜 。 如此 , 前者意在“永恒” , 已成法则不容改变;后者表达“虚无” , 没有所以也不知所以 。
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第0098(横看)
以书学史观 , 汉字书写作为一种造型技艺与文化现象 , 迄今还有书迹、书艺、书道等概念或命名 。 这些概念或命名 , “书迹”产生最早 , 也最朴实无华 , 是古人对汉字书写过程中呈现笔墨痕迹的简称与概括 , 表达书写的自然样貌 。 “书艺”与“书道”是汉字书写进入艺术、美学与哲学之后的高度抽象 , 前者指书写艺术 , 是书者汉字书写的艺术情态与审美艺象;后者指书写大道 , 是书者汉字书写的天地情怀与创造之美 , 呈现汉字书写之天人合一、天我为一的艺术境界与超验审美 。
概言之 , “书迹”缺法象 , “书法”囿具象 , “书艺”非承前 , “书道”入玄妙 。 这些概念或命名 , 既无法体现书写艺术的演进过程、致远状貌 , 又难以概括与抽象书写文化 , 还难以表达书写作为视觉审美的本质意涵 , 尤其难以评判书写乱象 , 进而难以导向书写未来 。
正如此 , 本论提出“书象”说 。
书象源“形”象
书象何象?何谓书象?
毫无疑问 , 书者 , 书写汉字也 。
汉字 , 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第一缕阳光 , 从远古走来 。 在早期智人的创造下 , 穿越漫漫长夜 , 跨越一个个朝代 , 几近不变人文初元的模样 , 来到现代智人面前 。 从商周甲骨文作为最早成熟的文字起 , 数千年来 , 汉字虽然古老却又依然年轻 , 在整个人类文明演进中 , 独树一帜、独享辉煌 。
汉字何以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又何以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
汉字源于物象 。 先贤造字 , 史有“六书”之论 。 六种途径造字中 , “象形”居首 , 是“六书”的核心与基础 , 其余“五书” , 分别是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而指事、会意、形声 , 又分别称为象事、象意、象声 , 可见象形在造字中的地位、作用 。
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097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 , 对“六书”造字分别有具体的解读:象形者 , 画成其物 , 随体诘诎 , 日月是也;指(象)事者 , 视而可识 , 察而见意 , 上下是也 , 会(象)意者 , 此类合谊(同“义”) , 以见指撝(同“挥”) , 武信是也 , 形(象)声者 , 以事为名 , 取譬相成 , 江河是也;转注者 , 建类一首 , 同意相受 , 考老是也;假借者 , 本无其字 , 依声托事 , 令长是也 。 显然 , 此论也是对物象是造字母本的具体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