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七 )


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38
近代以来 , 中西文化出现激烈对撞 , 对中国绘画产生激荡性影响 , 此后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成为共识 , 并业已出现崭新状貌 , 但对书写艺术却似影响式微 , 这一方面体现出中国书写形态的独有性 , 也同时说明中国书写迄今似仍停留在自体文化体系之内 。
如今 , 互联网文化激荡而来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宏大建构 , 人类多元文化将在激烈碰撞中走向深度交融 , 文化无界化演进与发展是从未有过的挑战 , 也是文化融合与拓展的特殊机遇 , 这对曾经走过一次中西艺术结合机遇的中国书写艺术 , 于寻求书象出象、创造新象 , 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书象是“灵”象
书象出象 , “象”在何处?创造新象 , 新“象”何象?
有道是 , 艺术史是艺术的“陈列馆” , 艺术家是艺术史的“雕刻师” 。 一定意义上 , 艺术家不仅决定艺术史 , 更创造艺术史 。 绘画艺术如此 , 书写艺术同样如此 。 正由之 , 书家创造书象 , 是书家关于文字符号的精神形态与审美表达 , 尤其凝结、传达着书家的才情气质、哲学思想与美学理念 。 也如此 , “象”在象外 , 象外之象决定新“象”之象 。
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15
纵览书写史章 , 哪个书艺大家 , 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 又精神逸然、气格高致 。 迄今仍为人推崇备至的书艺巨擘 , 王羲之当数上者 。 王羲之行体书象 , 不仅行云流水 , 洒脱飘逸 , 形质坚毅 , 神采俊朗 , 而且骨气与逸气并生 , 法度与风度共存 。 如今1700余年过去 , 后学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 此书象之美 , 与其说是王羲之的书写造诣所致 , 不如说是其学养气质、修炼造化所凝 。 王羲之身处魏晋时期 , 推崇老庄哲学 , 信奉“与道逍遥” , 淡泊世俗名利 , 追求闲适放达 , 寄情山水 , 醉享自在 , 其“风骨”所养正是其书象所凝 。 我们再读颜真卿 , 其楷书之象 , 巍巍泰然 , 磅礴伟岸 , 高山仰止 , 每一字象 , 犹如尊尊立佛 , 雍容宽博 , 丰腴饱满 , 胸襟气度 , 从容自信 。 颜真卿楷体书象之内擫遒劲、外拓雄放的高度 , 也无不是其秉性正直 , 笃实纯厚 , 不阿于权贵 , 不屈意媚上 , 刚正有气节的人格修为所传达、所呈现 。 我们又说张旭 。 张旭狂草一绝 , 亦善诗文 , 精神气质独特 , 既与李白、贺知章等同列“饮中八仙” , 又与张若虚、包融等共享“吴中四士” 。 若无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人格修为 , 何有其书象的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
书法|吕国英书论:书美贵在有“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10
杨雄曾言:“言 , 心声也;书 , 心画也 。 ”刘熙载亦论:“书者 , 如也 , 如其学 , 如其人 , 如其志 ,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 ”心象者 , 心迹也 。 反观现当代一些书者 , 心中尤缺象 , 何以能出象 。 这些心中无象者 , 一味抄临、止于具象 , 实用求存、精致利己 , 半无诗情、文墨割裂 , 精神遮蔽、人格猥琐 , 思维狭隘、审美世俗 , 是突出表现 , 核心是少学养、无哲学 。
知存相举 。 文化是人文演进概念 , 包括生存感知与思维认知 , 艺术作为文化的特别属性 , 是生存形态的精神状貌 。 人文感知与认知越充分、越厚积 , 生存形态的精神需求就越觉醒、越张扬 , 并越有通过“艺术”方式表达之、呈现之的希冀与欲望 。 释言之 , 认知与生存相行、相举 , 文化与艺术相源、相进 。 不具张颠素狂人文特质 , 何有狂写草象?没有徐渭生存形态迥异 , 何呈“出行”草象?问题是 , 艺术的唯一性价值意义 , 令今天的书象艺术 , 需要的不再是张颠素狂 , 也不是徐渭草象 , 而是超越张颠、殊与素狂、远离青藤的书艺新象 。 而创造与呈现此象 , 书者非饱览诗书、厚积认知、远离世俗、逸然精神、自在灵性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