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8.88亿用户!短视频将如何影响文化风潮?( 二 )


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视频化趋势愈加明显
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角度来说 , 在视频社会化时代 , 以快手、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平台也日益介入到当代文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 , 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以文字和印刷为主的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 。
法国媒介学家雷吉斯·德布雷在讨论人类文化生产与传播历史时 , 用话语圈(文字为主)、图文圈(印刷术)和视频圈(音像)概括人类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
在“话语圈”时代 , 大部分人是通过言语交流思想和传承文化 , 因为大部分人还不识字 。 在德布雷看来 , 那时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演说家 , “辩术是一门重要科学 , 是一种演讲艺术 , 是最重要的 。 那是说教、发表长篇阔论、传教布道的时期 , 同时也是史诗、戏剧和各种短篇或唱片壮丽诗歌发展的时期 , 言语叙事被记录了下来 。 ”“图文圈”则指的是由印刷术开启的时代 , 在这个时期 , “普通书籍渐渐代替了经书 , 书籍的传承不仅传递知识而且传递神话传说 。 这种媒介圈使建立在印刷基础上的艺术和机构组织(从学校开始)慢慢取得成功 。 ”而这样的时代在历经几个世纪之后 , 也就是到了近现代 , 开始受到“视听图像的猛烈撞击” 。 最后一个是“视频圈”时代 , 图像和声音主导一切 。
德布雷所说的“视频圈”主要还是指照片、声音模拟、电影、广播和电视为主的文化形态 , 而非今天以数字媒介为主的视频文化 。 但从德布雷的描述可以看出 ,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人类的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播的视觉化和视频化趋势愈加明显 。 在文字主导的“话语圈”和“图文圈”时代 , 书籍传播文化和知识 , 传承文明和思想 , 而这也造成了人类对书籍的顶礼膜拜 , 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 但在“视频圈”时代 , 不少文化知识更多地通过视频来传播 。 视频内容的形象直观和分享的迅速便捷 , 也让文化知识的接受变得更加容易 。 正如有学者指出 , “新的视觉技术之所以每次出现都会取得空前的盛行 , 还与其迎合了大众的图像接受需求有关 。 一方面 , 观看作为人与世界产生关联的基本途径决定了其不会天然排斥新的视觉审美形式 , 只要其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就会存在受众层;另一方面 , 一定程度的视觉审美氛围的营造也会影响、形塑人的视觉接受取向 , 加速视觉技术的发展 。 这种互动逻辑在电子媒介主导视觉生产的时代尤为突出 。 ”
在视频平台发布的视频不仅能够迅速地记录和反映社会时事和突发性新闻 , 而且能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播天文、地理、健康、医疗、体育、文化等知识 。 有人以抖音短视频为例 , 对其传播的文化知识做过这样的统计 , “截至2019年7月 , 社交短视频抖音平台上的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八大艺术门类相关短视频数量已达1.09亿条 , 累计播放量超6081亿 , 点赞量超201亿 , 转发分享量超3.9亿 , 评论数超7.7亿 。 ”在视频文化传播方面 , “李子柒现象”即是成功的案例 。 在李子柒短视频系列中 , “充满诗意的乡村田园风景展示及从原料采集、生产制作到产品消费的手艺制作过程 , 不仅给人以‘视觉享受’ , 而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碎片化时代’人们知识获取的需求 。 ”不仅如此 , 李子柒短视频系列还受到无数外国观众的疯狂追捧 , 许多外国人通过李子柒短视频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
随着视频传播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和价值被发掘 , 传播优秀文化的视频作品也越来越多了 。 2021年2月12日 , 一条名为《唐宫夜宴》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 并迅速在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跨媒体传播 , 引起大众热议 。 《唐宫夜宴》原为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节目 , 美奂美轮的乐舞场景和惟妙惟肖的乐舞仕女让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感受体验 。 借助于B站、抖音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 , 《唐宫夜宴》在全网累计了几十亿次的播放量 , 其内容策划和展现形式的新颖获得广泛好评 。 《唐宫夜宴》的总导演陈雷在接受采访时说:“万物皆可融 , 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 产生出迎合时代的作品 , 是一定能够被时代接受的 。 ”而所谓“新手段”主要是指视频 , 用视频“复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河南卫视推出的另一个作品《祈》 , 同样用“视频的方式”重构曹植《洛神赋》的场景 , 将美奂绝伦的洛神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 此类文化艺术类视频作品走红说明 , 在社会视频化和视频社会化的时代 , 借助于视频及其传播平台 , 可以让优秀的文化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得到广泛而有效地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