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论语》的态度兼谈所谓“糟粕”

论语|读《论语》的态度兼谈所谓“糟粕”
本文图片

编者按:
什么是批判的真正精神?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读《论语》?《论语》真的过时了吗?《论语》中真的有“糟粕”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论语》中所谓的“糟粕”?下面让我们看看季谦先生怎么说 。
在讲《论语》之前 , 我们先讲讲用什么态度来读《论语》 。
有人做《论语》的学士、硕士、博士论文 , 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就说 , 《论语》怎么可以用来写论文?圣人的话怎么可以去讨论?《论语》是要你去读 , 要你沉浸于其间的 。 在讲《论语》之前 , 我们讲讲用什么态度来读《论语》 。
我在读经的教材上首推《论语》 , 小朋友第一本书读《论语》 , 后来又说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 。 牟宗三先生说《论语》是床头书 , 是随时要拿来翻的 。 《论语》也有这种性格 , 每一章不连贯从哪一章开始读都可以 。 有人睡不着觉读一读可能就打磕睡了 , 有人读读《论语》他的梦乡就更甜美 。 《论语》是人人必须读 , 随时可以读的书 。
现在我还推动“全民读经·论语一百”的活动 , 让全民都来读经 。 经是智慧的记录 , 想要开拓智慧就必须读经 。 很多人认为经典是宰治我们 , 控制我们 , 限制我们的 。 像这些人是不了解人生 , 不知道什么是智慧 。 智慧是广大无穷的 , 哪有一个广大无穷的东西会去限制你呢?如果把《论语》当成普通的一本书 , 看成某一家的思想 , 把孔子当作与你差不多的人物 , 那么让自己或是孩子多读《论语》就会受到限制 。 但是《论语》不是一本普通的书 , 孔子不是一般的人物 。 读《论语》接受孔子的教导 , 这时孔子是在开发你而不是限制你 。
批判的真正精神
有人说:“每一家都有其特色有其观点 , 对于古人的思想是要做批判的 。 ”是的 , 我们要有批判的精神 。 不过什么是批判呢?西方康德的哲学被称为批判哲学 , 康德对“批判”有相当好的解释 。 批判原本在古希腊是法官断案的意思 。 法官断案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法官要听各种意见才能兼听而明 , 不偏袒一方;第二孰是孰非必须有根据 , 法官只能根据比他更客观更高度清明的法律 , 而不能以自己的情绪、学派或与双方的关系为依据 。 法官根据法律做公正的判断叫批判 。 现在一般人讲批判是这件事我不满意就批评 。 批判应该是者还其为是 , 非者还其为非 。 我们不应随便去批判 , 而要用虔诚、恭敬、平稳、高明的心来做批判 。
五四以来很多的学者批判中国文化 , 是怀着一颗愤恨的心、批斗的心 。 面对古人的智慧是不能怀抱这种“小人”之心的 。 心地光明、态度诚恳才能接近圣人的智慧 , 我们对传统要有信任感 , 先相信几千年来大家的说法 , 当然不是一头钻进去墨守成规 。 如果没有真正的批判精神就是一竿打翻一船人 , 认为“所有的学者都有其观点 , 有观点就不完全 , 所有的学派都有其限制 , 有限制就不完整 。 ”但是 , 你安知道古今往来有一种学者不只是学者而是圣人?有一些学派不只是学派而是超越一切学派?所以 , “《论语》是一个学者的意见 ,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 ”这种观点是不是要重新衡量衡量 , 是不是要真的“批判”一下?
《庄子 · 天下篇》是一篇很精短的学术史 , 它考察并评论了当时包括庄子学派在内的各个学派 。 奇怪的是庄子的评论里没有儒家 , 庄子没有把儒家与其它家做比较 。 庄子把儒家融入在最先的说明里 , 开篇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 , 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 ……道术将为天下裂 。 ”天下专攻自己认为对的学问的人很多 , 都认为自己的学问是天下第一 , 是别人不能超越的 , 庄子说其实他们只是“方术”——一方之术 。 这就好像“耳目口鼻 , 皆有所明 , 不能相通” , 各个方术都出来表现的时候 , 导致“道术将为天下裂” 。 方术是一方的学问 , 是易变的、片面的 , 庄子在方术背后有一个“道术”的思想 , 即道的思想 , 他说“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 , 王有所成 。 ”有一种学问从天而降 , 往内讲求内圣往外讲求外王 , 这才是学问的整全 , 庄子认为天下本来有这种学问 , 只是后来的学者就像耳目口鼻一样 , 把自己的方术讲得非常特出 , 分裂了原本整全的天地之道 。 庄子认为这是人间的悲哀、社会的不幸 , 庄子向往的是回归道术 , 就是回归“内圣外王”之道 。 “内圣外王”一词本来出自庄子心目中的理想 , 之后“内圣外王”一词被儒家所专用——不是儒家抢着用 , 而是儒家之徒在客观上就是讲求这种学问的人 。 所以庄子心中有没有儒家?怎么看待儒家?我们何不读读《庄子》来真正了解?连庄子心中的儒家都是如此 , 我们后代人有多少能耐、高明 , 居然把儒家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 还要任意地加以批判——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