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论语》的态度兼谈所谓“糟粕”( 四 )


《论语》过时了吗?
以上讲我们读《论语》之先要有的心理的预备 , 第一是要有广大的心胸 , 第二个是恭敬的态度 , 有了这两种态度 , 便可以去读《论语》了 。 在读的时候 , 又要领受“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的体悟 , 并且有一种知行合一愿意付诸实践的向往之情 。 以下接着就《论语》本身讲所谓“《论语》的糟粕” , 《论语》有“糟粕”吗?我们怎么看待《论语》的糟粕?
五四前后有一些学界名流教导国民 , 说:“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害人的 , 应该把中华文化打倒 , 中华民族才有救 。 ”这种论调现在渐渐没人再讲了 。 如今常听到的是:“经典是不错的 , 儿童大人读它都有好处 , 但不免有一些糟粕吧!”他们认为:“读《论语》 , 有的章节是不要读的 , 要么不合时代 , 要么孔子讲错了 , 圣人也有糊涂的时候啊!”其实这也是我们推广读经教育最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 如何面对?他们所谓的糟粕大概就是《论语》里有不合时宜的地方 , 或者认为有宰制人性的主张 。 首先 , 我教大家一个聪明的办法 ,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教《论语》?那里面有糟粕 , 你要选择选择啊 。 ”他还是不错的 , 大体上已经赞成你教读《论语》了 , 只是要小心它的糟粕 。 你可以回他说:“老兄啊!请原谅 , 我没什么学问 , 请你把糟粕指出来 , 以免我也被它所害 。 ”他往往就顾左右而言他了 , 因为他也不知道糟粕在哪里 。 我往往用这招就解除了这种疑难 , 这种人不负责任 , 让他回去好好反省 。 要是你烦恼他如果真的讲出了一些糟粕 , 又怎么办呢?也有办法 , 你问他 , 是自己真的读了《论语》这样体会的?还是听别人说的?你告诉他:道听途说的不算 , 请他自己至少把《论语》读一两百遍以上了 , 有了自己的心得了 , 再来说话 。 等到他真读了一两百遍的时候 , 他或许就非常尊重《论语》、向往《论语》 , 没有问题了 。
常见人提的《论语》糟粕有多少呢?其实也不多 , 就只有那几句 , 翻来覆去 , 传个不停 , 八股得很 , 有时也很烦人 。 今天我们且一一举出来讨论一下 。 譬如有人举出“三纲五常” , “三纲五常”不在《论语》中;有人说“食色 , 性也” , 孔子没说“食色 , 性也” , 是孟子书中的告子说的 。 这些人道听途说 , 不负责任 。 希望大家好好读书 , 不要受这些莫须有的指责所影响 , 这是第一层 。 至于有人说:“《论语》是记录二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 , 时代是变迁的 , 读古书不能面对时代 。 ”这个问题稍有意思了 , 我们怎么看待?
《论语》是二千多年前言行的记录这没错 , 但《论语》中大部分讲理 , 小部分才讲事 , 理应只问其对不对 , 不问过时不过时 , 至于讲事的部分 , 吾人读《论语》 , 重要的是通过事件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 事是表现出来的 , 理含蕴其中;事可以变化 , 理是不必变化的 。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十个世代的事情我们能不能预先来把握?孔子说:“殷因于夏礼 , 所损益可知也 。 周因于殷礼 , 所损益可知也 。 其或继周者 , 虽百世可知也 。 ”礼有事上须损益的部分 , 有理上无所谓损益的部分 。 那时周朝没有灭亡 , 孔子就说必定有朝代继周朝而起 , 继周而起的后代也应该这样两面兼顾 。 有的东西是变的 , 有的是不变的 , 孔子不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吗?谁说孔子是一个顽固分子?
【论语|读《论语》的态度兼谈所谓“糟粕”】什么是百世?“世”字是三个十用一条线连起来 , 即一世三十年 , 百世就是三千年 。 孔子的口气很大 , 一开口就是三千年 。 孔子出生至今二千五百五十七年 。 假如这三千年是实际的三千 , 那么孔子说的还涵盖到我们现在 , 而且还要涵盖下去五百年 , 你逃不出孔子的掌心 , 你就做孔子的徒孙吧!何况百世并不是真的一百世 , 这百世就是千秋万世 , 千秋万世也不是千和万 , 而是永恒 。 所以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什么叫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