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论语》的态度兼谈所谓“糟粕”(11)


最后 , 我还要说 , 如果你认为有糟粕 , 或许认为有哪一章文义模糊 , 令你置疑 , 或许是你解错了文句 , 或许是没有整句、整篇地读 , 更由于没有整本地读 , 没有以整个儒家的大背景来了解 。 所以 , 西方解释学说:“要了解全体才能了解部分” , 你必须了解整个孔子 , 甚至整个儒家心灵 , 才能够了解《论语》的一句话 。 当然 , 什么时候才能了解整个孔子和儒家呢?解释学还有一句话说:“要了解部分才能了解全体” 。 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是矛盾的 , 但在你的读书的现况上是不矛盾的 。 你读书的时候 , 一方面要从部分来建构全体 , 另一方面要用全体的眼光来体贴部分 。 部分解释全体 , 全体解释部分 , 两方面同时并进 。 这需要深入经藏 , 需要自己定下心来 , 不要着急 。 这样你才能在解释一章一节中提升自己的程度 , 慢慢地你就能够形成一个孔子的形象 。 所谓“如有所立卓尔” 。 怎么做呢?“得一二句喜者” , 先达到这第一个境界 , 从你忽然有心得的一二句开始 , 慢慢渗透进去 , 触类旁通 , 申展开来 , 久而久之 , 它又会慢慢凝聚起来 , 心中若有若无地有一个孔子的形象 , 眼前恍然地有一个圣人的境界 。 又回过头来细细品味 , 那时候 , 每一句话都似乎是全体智慧的展现 。 如果有了这种体会 , 那就真的读了《论语》 。
不过 , 如果你在读书的过程中 , 真的看到了糟粕 , 遇到疑难 , 请你不要紧张 , 不要急 。 你先从你有心得的地方开始吧 , 那些疑难就暂时放着 , 等到你有境界、有能力了 , 再去解决吧!千万不要两眼盯着那不顺眼的几句话 , 自己没程度 , 还说圣人不高明;自己心胸狭窄 , 还说圣人有糟粕;自己没有眼光 , 还说圣人不合时宜 。 你是自己把自己推到地狱去了 , 你是活该 , 一辈子不得长进!放着吧 , 不要急 , 得一二句高兴的 , 努力地保存吧 , 赶快实践吧!
真把圣人之书读进去了 , 会有感动的 , 因为智慧与智慧相调顺 , 光明与光明相照映 , 那是很令人愉悦的事 。 不过 , 这只能“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了 。 孔子的心灵是敏锐的 , 他也曾有三个月的感动 , 什么让他感动呢?“子在齐闻韶 , 三月不知肉味” , 这“三月”跟我们平常讲的“三月”是不一样的 , “三”可以是个虚数 , 是长期的意思 。 这“三月”是一种形容 , 形容孔子心中充满光明 , 形容他听到韶乐时心中的感动与震撼 , 这“三月” , 连吃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味道 , 这“三月” , 他满心沉浸在一种美感当中 , 连续不断 , 余音缭绕 。
各位 , 这是什么样的感受你知道吗?我曾经教过音乐系的学生 , 我问他们 , 请你告诉我 , 这一辈子听过的音乐 , 哪一首、哪一章对你的感动最大?而你那一次到底感动多久?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啊!有人说 , 有一首交响曲让我深深感动 , 感动多久?有的说 , 我就感动当时 , 音乐关了就不感动了;也有说我感动五分钟哦;也有说几个小时哦 。 我问:有没有感动到一天二十四小时睡不着的?就很少了 。 有没有感动三天五天八天的?当然没有 。 我告诉他们——孔子感动了一百天!你能吗?你连这一点都不及孔子 , 还要说你是音乐专业 , 还要说孔子有糟粕 , 你如果将心比心 , 你就知道你行不行了!
读《论语》的态度 , 是追求智慧的态度 , 向往圣人的态度 。 怎么向往呢?凭着自己的程度 , 不要急 , 也不要自以为是 , 从你的心得处走进去 。 千万不要横亘着自己的观念 , 以非常粗俗的心去衡量圣人 , 专门想要去抓圣人的小辫子 , 对圣人讲几句批评的话用以抬高身价 , 我告诉你 , 你把自己推入地狱了 , 得罪圣人必下地狱 。 为什么得罪圣人必下地狱呢?得罪圣人就是得罪智慧 , 得罪智慧就是得罪天地 , 得罪天地就是得罪人性 , 得罪你的人性就是得罪你的生命……你还不下地狱去哪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