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司|谢其章|顾冷观与1940年代的《小说月报》( 四 )


顾冷观生养四女一男 , 他常常夸奖长女顾晓悦最孝顺 , 虽远在美国 , 每周打国际长途问候老人 , 并常常寄来美金 。 顾冷观日记云:“今接育育信并附有华盛顿的风景明信片 。 她在信上再三论及营养问题 , 其目的深望我多活几年 。 此儿孝心 , 诚可感天!” (1996年11月10日)“育育按时给我打电话 , 中心问题就是讨论我的健康问题 。 此儿远在万里之外 , 每星期或隔周总要来电话 , 使我心情愉快 , 如同她在我身边一样 。 ” (1996年11月14日)“说到我饭量大增时 , 她在电话里哈哈大笑 , 要我继续努力加餐 。 她说给我的生活费已经寄出 , ……此儿忠厚老实 , 五儿中为第一人 。 ” (1999年4月18日)
育育(顾晓悦)的远程关怀 , 远水难解近渴 , 古人所云“父母在 , 不远游”已失效 。 晚年顾冷观一人独居 , 准空巢老人耳 , 虽儿女众多 , 毕竟解决不了每天的吃喝拉撒 , 还得雇保姆 。 受制于保姆 , 心里的苦只有对日记倾诉 。 顾冷观的老伴呢?顾晓悦编撰《顾冷观生平纪年》里讲了一个奇特故事:“1944年12月31日 , 顾冷观赶往崇明老家看望待产的妻子 , 因船只误点 , 抵岸时城门已关闭 。 当晚天气寒冷 , 顾妻闻讯 , 携带被缛 , 登上城楼扔下 , 让顾在城外过夜 。 ”顾冷观云:“我乡县城之城墙 , 周环仅九里三分 , 设五个门:东、西、南、北门外 , 还有朝阳门 。 ”近代和当代最显著的区别是 , 昔日遍布城乡的城墙、城门楼均荡然无存 , 许多故事许多诗词少了城墙城楼便失去“远古之幽思” 。 难以想象“百部中国经典电影”榜首的《小城之春》缺少了荒芜衰败的城墙 。 身怀六甲的顾妻登城送暖 , “此夕梦君梦 , 君在百城楼” , 差可拟之 。
多么美好的夫妻之情亦难经受岁月的考验 。 顾冷观在晚年日记中透露了老伴的去向:“婚姻法里 , 虽无太多的年龄规定 , 但老夫少妻的结局终不好 。 我父母成婚 , 凭的是媒妁之言 , 也受骗婚旧习之累 , 父大于母15岁 。 我自由恋爱 , 也大于妻15岁 。 我儿也巧 , 不期而合 , 大于媳妇15岁 。 纵观这三代婚姻 , 都没能善始善终 。 我反对老夫少妻 , 原因乃在于此 。 ” (1998年9月4日)顾晓悦所编纪年有记 :1988年5月 , “应叶琳琤之求离婚” 。 这一年顾七十八岁 , 顾妻叶琳琤六十三岁 。 第二年 , 顾晓悦在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 并谋得资深科学家之职 , 为美航天飞行部的项目效劳 。 四十四年前崇明城楼一轮寒月 , 照着人世间悲欢离合 。
顾冷观编杂志时结交的作者 , 多少年后评论起顾冷观来 , 言辞颇多可堪玩味的地方 , 听话听音嘛 。 譬如沈寂讲道:“陈汝惠的《死的胜利》《小雨》是抗日爱国的典型作品 。 《小雨》是从侧面控诉日军侵略的血泪书 , 令人悲恸和震撼 。 我自己也是受这些小说的影响 , 将我的第一篇小说《暗影》 , 投寄给《小说月报》 , 发表在首篇 。 顾冷观先生应该是最早发现并推崇我作品的恩师 。 ”“发表在首篇”啥意思呢?这句有语病 , 应是“发表在第二十八期的首篇”(用现在的话来说 , 是“显著位置”或“头版头条”)手头没有《小说月报》第二十八期的读者 , 也许搞不明白 。 “最早发现并推崇我作品的恩师”这句没有语病 , 但是语气很有问题 , 应该由沈寂之外的人来这么说:“最早发现并推崇沈寂作品的是顾冷观 。 ”首篇、最早发现(意同伯乐)、推崇 , 自己用在自己身上 , 不合适吧 。
【文化公司|谢其章|顾冷观与1940年代的《小说月报》】胡山源(1897-1988)于上海沦陷时期发表作品颇丰 , 故颇不寂寞 。 1985年3月胡山源写道:“我一生只干过三件事 , 教书、编辑、写文章 。 我认识交往过各种各样的文人 , 我想就我所知 , 为他们存个照 , 留下个纪念 , 虽然一鳞半爪 , 合起来也许能从中约略窥见时代的影子 。 于是有空而有兴时 , 便写上一些 , 久而久之 , 居然成帙 , 我总其名称为《文坛管窥》……所以又添了一句副题‘和我有过往来的文人 。 ’”这本书资料性非常强 , 正式出版成书已是2000年 , 作者不及见到 。 胡山源对人说过 , 此作并不希望即行出版 , 而且也没有出版的机会 。 他的顾虑是“对某些人不无微词怕引起纠纷” , 还顾虑“有些打击过我的文人 , 希望他们高抬贵手 , 放我过去” , 等等 。 胡山源写到顾冷观:“我和顾本不认识 , 他向我征稿 , 我因为确知道这杂志没有政治上的背景 , 完全以广告和发行的收入为其经济来源 , 我就为他写 。 都是短篇 , 以明季抗清的《义民别传》为主 , 只是想借古说今 , 为抗战尽些努力 。 ”这段话算不算表白 , 于我是不清楚的 , 重点是这段:“太平洋战争发生后 , 日寇进了‘租界’ , 《小说月报》上忽然登载了一篇汉奸文章 , 从此我就没有为他再写过 。 ”汉奸文章的作者是谁 , 胡山源没点名 。 太平洋战争发生于1941年12月8日 , 《小说月报》第十六期至第四十五期属于胡山源所云“没有为他再写过”的范围 , 也是推断有否“一篇汉奸文章”的范围 。 第十七期胡山源发表《论小说的情节》 , 也就是说明第十六期是清白的 。 第三十七期胡山源发表《我与弥洒社》 , 一下子说明第十八期至第三十七期是清白的 。 第三十八期第三十九期第四十期连续发表胡山源《四幕六场:著手成春》 。 第四十四期发表胡山源《根》 , 一下子说明第四十一至第四十三期是清白的 。 终刊号第四十五期发表胡山源《根》(未完) ,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胡山源所谓“没有为他再写过”实际是“一直为他写到终刊” , 所谓“汉奸文章”实质是污人清白 。 顾冷观若是知道了 , 恐怕难以“高抬贵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