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福楼拜诞辰200年|萨特、巴特和朗西埃眼中的福楼拜

从福楼拜成名直到今天的一个半世纪里 , 他的作品不断激发着人们的阅读与研究兴趣 。 曾有近百位著作家对其进行过评述 , 其中既包括波德莱尔、莫泊桑、普鲁斯特、左拉等作家 , 还包括尼采、萨特、罗兰·巴特、雅克·朗西埃等哲学家 。 长期以来 , 文学的自律性和介入性常常是令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 而福楼拜以其“自然主义式”的写作姿态 , 时常充当这个理论问题的焦点 。 正值“法国最伟大的文体家”诞辰200周年之际 ,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 在20世纪的思想家 , 尤其是萨特、巴特、朗西埃三人眼中 , 福楼拜作品的形象如何经历了从“自律”到“介入”的转变 。
艺术|福楼拜诞辰200年|萨特、巴特和朗西埃眼中的福楼拜
文章图片

古斯塔夫·福楼拜肖像
福楼拜的文体的最显著特征是“石化” , 让-普雷沃曾指出 , “在福楼拜的作品中 , 我们看到了文学中最奇妙的石化喷泉”(Gerard Genette, 1982, 183) 。 萨特则在1948年发表的《什么是文学?》中评论道:
“福楼拜写作是为了摆脱人和物 。 他的句子围住客体 , 抓住它 , 使它动弹不得 , 然后砸断它的脊梁 , 然后句子封闭合拢 , 在变成石头的同时把被关在里面的客体也化成石头……一片深沉的寂静把句子和下一句隔开 , 它掉进虚空 , 永劫不返……任何现实一经描写 , 便从清单上勾销:人们转向下一项”(萨特 , 1998 , 163) 。
作为萨特一生都在关注的作家 , 福楼拜在他的著作中曾被频频提到 。 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 , 萨特从“石化”的风格出发 , 将福楼拜评价为“为艺术而艺术”的代表性作家 , 并认为他的写作“不介入事物”(萨特 , 1998 , 69) 。 在萨特看来 , 艺术缺乏自律性 , 而介入的文学过程必须是意指性的 , 由于福楼拜的作品与诗歌一般不指意 , 因此它们都陷入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 没有对世界现实状况的揭露与干预 。 根据萨特 , 十九世纪的作家是自欺欺人的 , 他们无视了潜在读者并远离了革命群众 , 从而沦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 。
与之相反 , 萨特主张的“介入性”的文学写作要求作家离开象牙塔 , 直面社会历史的转型 , 变成“革命者”而不仅仅是抽象的“反抗者” 。 萨特将福楼拜归为后一类人 , 从而指出:福楼拜通过在小说中描写了资产阶级奋斗的失败与苦难 , 以此为现实中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做了一种“想象性的补偿” , 于是 , 资产阶级读者们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他们无情的剥削行为;另一方面 , 这种只专注于形式的艺术呈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 对于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普通群众显得晦涩难懂 , 所以“正好符合社会保守主义的利益”(萨特 , 1998 , 157) 。 我们似乎可以说 , 萨特这一艺术介入理论与布迪厄在《艺术的法则》中提出的“自主的文学场域”的概念相对立 , 后者强调作家应该时刻注意与社会、政治保持距离 。
然而在写作《辩证理性批判》(1960)与《家庭的白痴》(1971、1972)时 , 萨特却一转态度 , 称福楼拜的作品是“介入的”:
“重要的是福楼拜在另一个层次上彻底介入了……这归根结底是承担全世界 , 承担整体……福楼拜作品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 , 其中有人 , 然后从虚无的观点解释它 , 这是一种深层的介入 , 而不是简单的在‘承诺书写’意义上的文学介入”(萨特 , 1998 , 338-339) 。
后期的萨特发现 , 福楼拜在语言和形式上开创了与以往的小说全然不同的风格 , “作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 福楼拜站在我们今天所有文学问题的十字路口”(Sartre , 1981 , Preface X) , 这种拒绝强势传统的创举 , 被萨特视为福楼拜在文学形式方面的革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