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李晖读《呼啸山庄》|穿越荒原狂飙的冷峻目光(上)( 八 )


与僵化的基督教思想相对应的 , 是小说里的民间宗教文化 , 包括巫术、迷信和精灵传说 。 它们有时增添了语言的趣味 , 有时则渲染了神秘莫测的哥特气氛 , 还可以达到很好的性格勾勒和叙事铺垫效果 。 例如 , 彭尼斯东崖底的“仙人洞” , 既是凯瑟琳癔症发作的幻觉场景 , 也是后来吸引小凯瑟琳偷偷离家误入呼啸山庄的原因 , 以及后来男女主角鬼魂游荡的区域;奈莉看到希斯克厉夫去世前的怪异表现 , 心里怀疑“他是食尸魔 , 还是吸血鬼呢” , 立刻对这个自幼熟悉的人产生莫名的恐惧感;约瑟夫经常骂奈莉是巫婆 , 而凯瑟琳生病出现幻觉时 , 也把奈莉看成了“捡拾精灵弩箭 , 要拿来伤害我们的小母牛”的巫婆 , 后来又把镜子当成“黑橱柜” , 将自己的影像当成了鬼魂 。 等到她发觉奈莉故意向埃德加隐瞒她的病情 , 导致埃德加对她不管不问 , 愤而指责“奈莉是我暗地里的仇人 。 你这巫婆!这么说你真要找精灵弩箭来伤害我们了” 。 这里面既有精神紊乱导致认知混淆的因素 , 也从侧面揭示了奈莉暗中施加消极影响、导致事态恶化的作用 。
除了民间文化与宗教因素 , 小说还间接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而不是故事时间里世纪之初的情况) 。 与高坡古宅“呼啸山庄”相对的“画眉庄园” , 位于新兴富庶工业阶层相对集中的山谷地带 (特拉维西认为前者代表“原始自然激情的世界” , 后者则代表“文明化的颓废状态”;Derek Traversi, “Wuthering Heights after a Hundred Years” , in Emily Bront?: “Wuthering Heights”, ed. Miriam Allott, London: Macmillan, 1970, pp.157–176) 。 林登父子两代担任地方治安法官 , 不仅意味着与身份地位相符的政治参与 , 也是权势阶层借司法体系维护财产利益的手段 。 希斯克厉夫逃出呼啸山庄的短短三年时间内 , 以崭新的绅士形象出现 , 并迅速积聚资金 , 再结合欺诈、投机和法律途径将两处地产收归已有 , 使之持续增殖 , 从当时英帝国的经济扩张和个人致富速度来看 , 也合乎情理 。
皮肤黝黑的“小吉普赛”希斯克厉夫 , 是老恩肖从利物浦街头捡回家的 。 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出台以前 , 利物浦曾经是合法黑奴贸易的重要港口 。 因此有研究者分析他可能拥有黑人血统 , 故事意味着“反向的帝国主义” (Susan Meyer, “‘Your Father Was Emperor of China, and Your Mother an Indian Queen’: Reverse Imperialism in Wuthering Heights” ,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Bront?s, p.159) 。 但利物浦也是1845至1850年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人渡海逃难后聚居流浪之地 。 勃朗特家族祖籍是爱尔兰人 , 原先姓氏为“普朗提”(Prunty)或“布朗提”(Brunty) 。 帕特里克在入学剑桥时因为口音太重 , 名字被人登错 , 逐改为“勃朗特” , 希腊文意即“雷电” 。 有研究者认为 , 希斯克厉夫的原型是艾米莉高高祖父休·普朗提往返利物浦做牲畜生意时从船舱发现的威尔士孤儿 (Claire O’Callaghan & Michael Stewart, “Heathcliff, Race and Adam Low’s Documentary, A Regular Black: The Hidden Wuthering Heights [2010]”, Bront? Studies, 2020, 45:2) 。 伊格尔顿则认为 , 希斯克厉夫是反映爱尔兰大饥荒背景的“一个碎片” (Terry Eagleton, Heathcliff and the Great Hunger: Studies in Irish Culture, London & New York: Verso, 1995) 。 在《力量的神话:勃朗特家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里 , 他还从阶级、经济学和历史角度出发 , 认为《呼啸山庄》从意识形态深处呈现出一种世界观 , 既生动反映了各种社会文化冲突 , 又不至于因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导致自身崩塌 (Terry Eagleton, Myths of Power: A Marxist Study of the Bront?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