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李晖读《呼啸山庄》|穿越荒原狂飙的冷峻目光(上)( 四 )


夏洛蒂的自以为是 , 还表现在她整理并擅自修改了艾米莉与安妮的诗作 , 虽然她的诗歌水平不及两位妹妹 , 尤其是诗风简洁、凝练有力的艾米莉 。 朱丽叶·巴克甚至怀疑 , 艾米莉去世前很可能已经创作出第二部小说 , 并准备修改润色 。 但这部手稿目前影迹全无 , 是因为夏洛蒂担心它重蹈《呼啸山庄》覆辙 , 而自己“担负着神圣的责任 , 要擦去她们墓碑上面的灰尘 , 不让她们亲爱的名字沾上任何污点” (Juliet Barker, The Bront?s, London: St. Martin’s Press, 1995, pp.532-535; Charlotte Bront?, p.312) , 所以干脆亲手将它销毁 。 毕竟她曾经明确表示 , 创造出希斯克厉夫这类“恶魔”角色 , 是作者创造天赋里存在着“某种无法驾驭的东西” , 是“不正确、不可取的”做法 (Charlotte Bront?, p.316) 。 从她对待《女房客》的态度上 , 就可以发现类似端倪:她认为安妮这部有缺陷的书根本就不该写出来 。
夏洛蒂亲手播种的“勃朗特迷思”里 , 最冤枉的要数弟弟布兰威尔 。 她对他的反感厌恶 , 早于他真正意义上的堕落和“无可救药” 。 当她看到布兰威尔因为迷恋有夫之妇而痛苦不堪时 , 私下写信给友人进行无情讽刺 , 浑然忘记自己曾经给远在布鲁塞尔的老师持续投寄过狂热的情书 , 同样因为单恋已婚者而无力自拔;更忘记自己早年热衷于“琉璃城”和“安格利亚”的故事创作时 , 与弟弟长期密切的文字合作与竞争 。 她对弟弟的轻视鄙薄 , 让他在各路传记作者笔下变成家族悲剧里完美的“害群之马” 。 布兰威尔曾经遥遥领先的文学造诣 , 在众多文学体裁方面的尝试、积极联系文坛名家和报刊杂志发表的努力、对小说市场未来趋势的敏锐判断、常年激发姐妹们创作灵感的作品体系 , 通通都被“浪子”这个不名誉的标签给覆盖了 。
穿越|李晖读《呼啸山庄》|穿越荒原狂飙的冷峻目光(上)
文章图片

布兰威尔·勃朗特(1817-1848)的自画像
现在我们知道 , 盖斯凯尔夫人在撰写传记时 , 不仅照搬夏洛蒂的说法 , 偏听偏信夏洛蒂闺密艾伦·努西等人对勃朗特家族的众多片面之词 , 竟然还参照了近一百年前教区牧师威廉·格里姆肖的传记资料 。 然而 , 当时的海沃斯已经不再是地处偏僻 , 民风野蛮 。 它位于约克郡和兰开夏郡的交界处 , 邻近布拉德福、哈里法克斯、伯恩利等羊毛纺织和棉花贸易中心 , 不仅交通较为便利 , 还拥有现代工业发展所需的充足水力资源 。 随着本地机械纺织的迅速发展 , 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 可以说是既受惠于现代工业 , 又深受其弊端影响 。 给勃朗特一家带来悲剧的肺结核 , 就与工业扩张、产业工人数量剧增、居住条件恶劣导致整体卫生环境恶化有关 。 老勃朗特虽然是国教圣公会的牧师 , 在政治上支持保守的托利党 , 却从不囿于宗教和党派偏见 。 他曾经反复向报刊投书 , 或呼吁政府解决当地普通民众的饮水卫生与教育问题 。 这些时代背景和社会关注 , 在勃朗特姐妹的作品里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
勃朗特家的收入虽然不够富足 , 但加上姨妈伊丽莎白的资助和遗赠 , 足以维持普通生活水准 。 这是艾米莉能在料理家务之余潜心写作、夏洛蒂可以屡次辞职回家的原因 。 她们自幼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 , 除家庭藏书以外 , 还有常年订阅的报刊 。 尤其是内容丰富、文类多样的《布莱克伍德杂志》 , 对所有孩子的创作影响极深 。 它在1840年11月刊载的故事《巴尔那新娘》里 , 出现了爱尔兰裔男主角将恋人从坟墓挖出来的场景 , 和《呼啸山庄》情节极为相似 。 其他可以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 , 还有基斯利机械协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 。 海沃斯与邻近地区经常举办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活动 。 帕格尼尼、小施特劳斯、李斯特和门德尔松都曾到哈里法克斯演出 。 凭借个人奋斗走出爱尔兰老家卑微环境、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帕特里克 , 可谓称职的牧师和真正的慈父 , 除了为孩子设法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 , 还亲自教授他们文学、历史、古典学知识 , 不惜资金培养他们在美术、音乐方面的技能 。 他早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经历爱好 , 也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 。 正是在这种浓厚的求知氛围里 , 所有孩子从幼年起就开始集体编排剧目 , 并模仿报刊内容尝试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 。 这样的家庭环境 , 无异于一个经年累月的文学工作坊 , 最终孕育出数位天才作家 , 也是势所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