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启功论书49:颜真卿真迹《瀛洲帖》,一喜一悲媲美《祭侄文稿》
启功论书绝句49:
真迹颜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见心期。
请看造极登峰处,纸上神行手不知。
文章插图
这首诗启功先生点评颜真卿的另外一件墨书真迹《瀛洲帖》,欣赏完这件作品,启先生感叹颜真卿书写此帖时似有神灵相助,作书到兴致极高之时,不知手上有笔,此帖可谓是颜书登峰造极之作。
文章插图
在此诗的下面,启功先生作了自注:
颜真卿瀛洲帖,有“足慰海隅之心”之句。
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亦古今书苑不祧之祖。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千潭月印,已无待末学小子之喋喋也。而宋人独尊其行押,如苏东坡、米溪堂,至以杨凝式配享,号为颜杨。盖墨迹流传,宋时尚夥。观夫忠义堂帖宋拓真本中,简札翩翻,足以洞心骇目。岁序迁流,累经尘劫,宋人所见,今殆百不一存焉。
文章插图
颜真卿《瀛洲帖》因为卷首有“刘中使”,因此也被称作《刘中使帖》,是颜真卿难得的一件墨书真迹。
写此帖的时候,颜真卿湖州刺史的任上,时年六十七岁,闻知河北藩镇叛乱之将吴希光已降、卢子期被擒获的捷报时,非常的高兴,写下了这篇尺牍。此作品行草书,8行,共41字。此书笔力雄健,线条遒逸连绵,有“钩如屈金,点如坠石”(宋朱长文《续书断》)之评。可与《祭侄文稿》相媲美。
文章插图
启老认为,颜真卿的真迹,此书最精奇,因为内容有“足慰海隅之心”的句子,因此诗中有“海隅同慰见心期”的句子。
启老认为,颜真卿的书法虽然不是书法之祖,但也是古今书法史上不可替代的人物。他的碑刻铭石作品,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学他,成为人所共仰的楷模。“已无待末学小子之喋喋也”启老自谦,说颜真卿书法的重要性无需自己这个“末学小子”再唠叨了。
宋代的人独尊颜真卿的行书,如苏东坡、米芾等,而且将杨凝式与颜真卿并列,号称“颜杨”。这个可能是因为宋代的时候,颜真卿的墨迹书法比较多的缘故。
文章插图
启老通过翻看《忠义堂帖宋拓本》真本,里面刻录的都是颜真卿的法帖,有很多的行书简札,这些书法作品的神采,足以让人惊异。可惜岁月流逝,历经各种劫难,宋人所见的这些颜真卿的简札,至今百里无一能保存下来。
确实,宋代因为离唐较近,所能看到的颜真卿的墨书真迹比较多,但是后来因为战火和岁月的侵蚀,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颜真卿的墨书真迹已经很少了,只有四件:楷书《自书告身帖》、《湖州帖》、《瀛洲帖》、《祭侄文稿》。
文章插图
但是,就是这四件作品,还真假混淆,启功先生在自注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今世传墨迹,可列上驷者,只见四事:楷书大字首推告身。然名家书告,唐代虽一时偶有其事,并非每告必出名家。且自书己告,实事理之难通者。湖州帖全属宋人笔习,其非唐迹,已不待言。惟祭侄、瀛洲二卷,则赤日经天,有目共见。瀛洲一帖,尤为欣快时所书。昔人以宋拓圣教序为墨皇,正当移标此迹也。东坡论笔之佳者,谓当使书者不觉有笔,可谓妙喻。吾申之曰:作书兴到时,直不觉手之运管,何论指臂?然后钗股漏痕,随机涌现矣。
- 脂砚斋@红学又一大发现,秦可卿死后,为何贾珍因为哭的和泪人一样
- 施芸卿&安超VS施芸卿:我们要发掘传统养育的现代价值
- 董卿|为见麦家,董卿推掉了所有节目主持
- 张猛龙碑$启功论书诗29:大字正书之祖《瘗鹤铭》,地域有南北书法无派别
- 浯溪$颜真卿极其壮观的楷书,刻在湖南一崖壁,书法气势恢宏
- 行书$书法史上的头号嚣张书法家,敢骂王羲之和颜真卿,他的字有大风流
- 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笔杆子”,比“清四家”更胜一筹,启功:我是学他的
- 王羲之@这个才子60岁的书法,弥足珍贵,启功:他的路错了
- 启功@中国百年内最杰出的四大书法家,各有千秋
- 宝玉@秦可卿为何巧用计谋,安排贾宝玉去自己房间午睡?她到底有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