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千年王安石︱荆公诗举隅:一句之炼与水上之思( 五 )


王安石不喜诗 , 却能为之 , 至少王安石比司马光更喜吟诗 , 王安石之于诗比司马光之于四六则更为擅长 。 所谓“一个有艺术才华的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 莫过于当他找到一种表现特定主题的艺术形式 , 能在其中融合他自己的各种天赋” 。 (茨威格《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诗歌并非王安石唯一擅长的文体 , 当然他也不会觉得写诗是他的幸运 , 幸运的还是后世的读者 。
严沧浪形容荆公集句《胡笳十八拍》 , “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 。 前人之诗句典故 , 字词之排列组织了然 , 岂止是从肺肝间流出 , 简直是肺肝如揭 。 张戒批评他“只知巧语之为诗 , 而不知拙语亦诗也” 。 王安石固不会用拙 , 但巧也不算得十分巧 , 有时只是构思之巧 , 或者诗歌语言偏向某一向度而已 。 其实笔者觉得较为重要的一点是 , 他的巧并无自得之意 。 由此可以想到 , 荆公不会提炼诗法 , 北宋“夺胎”“换骨”这类技法提炼 , 绝不会为荆公所提出 。 他大概是最不会传授技法的一类诗人 。
荆公才高 , 为诗人之一面 , 亦富有感情 。 此种感情并不显得浓烈 , 而以清气胜 。 古体比兴深远温厚 , 颇得风人遗旨 , 排比状物亦有雍容不迫之意 。 近体则精于一句之炼 , 善于嵌合传统与新知 。 山水诗得六朝与唐人之婉媚 , 浑然凝炼处亦得工部之神;咏古诗发扬而不失典雅 。 另像寄怀逢原、子固、莘老、微之诸作 , 更见酬人之情意 。
夏承焘曾形容稼轩词“肝肠似火 , 色貌如花” 。 荆公性格坚硬、肝肠似火处 , 不下稼轩 , 色貌动人处亦差可比之 。 不过荆公强忮之处或有更甚 , 同时性格又有冷的一面 , 冷而成癖 , 冷至“求疵” 。 晚年脱去世故 , 那些抒发水上之思的诗作 , 面貌莹洁如水上之花 , 留给人无尽的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