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时 , 总有很多古典诗词忽而涌上心头 。 春节的“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七夕的“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中秋的“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它们由来已久 , 深入人心 , 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
这或许就是古汉语的生命力 。 离开了语文课堂 , 放下了文言文阅读 , 不少人以为古汉语已是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存在 , 但其实很多源于古代的字、词、成语、诗句一直活跃在现代汉语中 , 也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我们说到“奇葩” , 我们会想起某综艺节目 , 殊不知这是一个古老而优美的词语 , 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就曾以“奇葩逸丽”表示“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当我们谈及“浮云” , 几乎脱口而出:“神马都是浮云” , 殊不知“浮云”一词也是古已有之 , 《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也写:“丹青不知老将至 , 富贵于我如浮云 。 ”
【古代|重拾汉语之美|囧、奇葩、浮云……古汉语依然活跃有生机】还有一些古字 , 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网络时代重焕生机 。 比如本义为“光明”的“囧”(jiǒng)从大约2008年活跃至今 , 自成汉字表情包 , 被冠以“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梅”的异体字“槑”(méi)被网友理解为“呆呆” , 常用来形容人天真可爱;本义同“天”的“兲”(tiān)字被网友从上往下拆分念 , 以此衍生出“兲才”、“我的兲啊”、“叫兲兲不应”种种用法;原义为“光明”的“烎”(yín)字在2009年突然流行 , 那年一只自称“烎队”的战队向知名DOTA战队发起了挑战 , 在无意间带动起一阵“烎文化”:“烎你没商量!”“男人 , 重要的不是帅 , 是烎!”
文章图片
那么 , 如何评价古汉语在网络时代的“复活”?如何看待古字词在时光长河中的原义变化与褒贬更迭?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近日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了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语文老师蒋雯鸽、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 , 请他们从中学语文老师、大学中文系老师、文学刊物编辑等一线语言工作者的角度 , 谈谈各自对“古汉语的生命力”的理解 。
文章图片
活跃在现代汉语里的古汉语
“学习”“不耻下问”“逍遥”“养生”“大千世界”“欢喜”“灵丹妙药”“窈窕淑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怆然泪下”“几度夕阳红”……谈及活跃至今的古汉语 , 黄德海一下想到了很多例子 。 蒋雯鸽特别提到了“砥”——它在古汉语中是“磨刀石”的意思 , “我们现在虽然不会说‘我买了块砥’这样的语言 , 但‘坦荡如砥’‘砥砺’这样的词语仍然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语 。 ”
“实际上 , 古汉语和我们当下的生活依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 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由来 。 ”杨焄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深受喜爱 ,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玩 , 那是源于古代酒席上的文人酒令而加以改造简化 。 “成语就更普遍了 , 比如《庄子》里的越俎代庖、朝三暮四、游刃有余、相濡以沫、白驹过隙等等 , 都沿用至今 。 还有翻译 , 古汉语在翻译中也有独特的功用 ,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就曾借用《论语·颜渊篇》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将《水浒传》的书名译作All Men are Brothers 。 ”
- 云梦泽#古代诗句中出现的那些好听地名, 真的甩现代地名几条街吗
-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神话神仙排名!玉皇大帝排名第四代第一位!
- 笑刑!故事:古代最“温柔”的酷刑,用动物让人痛不欲生!
- 园林&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现代汉语!“文盲”终于赢了教科书上的3句古诗,以后再这样读可就错了
- 清逸之|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无人知晓@世界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古代遗址,你知道哪几个
- 夏代&三海经古代书里面就体现出来了夏代历史,并且有实物资料见证。
- 十二律@我国古代的度量衡等单位均与天文和民间的一些现象有极大关系
- 山林&古代是否有人修仙?宋朝一幅“修真图”,流传至今少有人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