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作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研究的未来( 二 )


第二场围绕“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展开 , 由同济大学谷继明副教授主持 , 共有五位发言人 。 浙江大学彭国翔教授首先作出了精彩发言 , 他认为学术界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明清之际的思想世界 , 其一为纵向上的、中国思想史之发展脉络中的特定环节 , 其二为横向上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沟通;同时 , 他强调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互济关系 , 即不同学科相互配合 , 从而呈现明清之际思想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 彭国翔教授也谈到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意义 , 即在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且与西方有更多交流的时代 , 船山学等思想所蕴含的可能性超出了当时的影响力 。 清华大学高海波副教授探讨了《从朱子、王夫之看宋明意志思想的展开》之问题 , 王船山认为从持志的角度才能确立心的主宰功能 , 志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方向或者意志状态 , 而朱子从“虚灵知觉”来认识心的主宰功能是不够的 。 船山区别了心、志与意 , 志或者心有恒体 , 而不是短暂的心理现象 , 这凸显了《大学》中所讲的心体的道德内涵和意志主义的特征 , 也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股强调道德意志之潮流的表现 。 同济大学的陈畅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船山“尽心知性”诠释与明清之际哲学转向》 。 他认为 , 王船山对性和理的规定类似牟宗三提出的作为类概念的形构之理 , 这意味着一个历史文化宇宙的建立 , 从而以“性日生日成”突破了理学的复性说 。 同时 , 船山提出了“明德新民理虽一贯而显立两纲” , 强调政治在道德之外 , 也突破了朱子学“明德为本、亲民为末”的理学体系 。 因此 , “顾黄王”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所共同开创出的时代风潮更值得关注和研究 。 复旦大学的徐波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明清之际儒学性善论的发展——以“三系论”为参照》 。 徐波老师通过蕺山与五峰的联系 , 讨论了蕺山对恶之来源的看法 。 五峰与蕺山一方面坚持性善论下道德判断的复杂性 , 另一方面也对恶之来源问题做了形上层面的说明 。 他们对恶之来源的说明并不归结为程朱和陆王提出的善之缺乏 , 而是“过或不及而失其中正” , 因此在道德实践中注重“过”和“恶”的隐秘存在 , 重视人欲的起心动念 , 因此五峰和蕺山可以遥相呼应并上溯明道 , 为儒家性善论与工夫论之间的张力做了独特的解答 。 暨南大学刘依平老师的发言题目为《早期熊十力思想转进过程中的家学与船山学》 。 刘依平通过对熊十力早期文本的研究 , 从三方面谈到了熊十力与船山学的关系 。 首先 , 《船山遗书》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大量刊刻影响了熊十力父亲的民权、民族思想之形成和对宋学的偏好 。 其次 , 熊十力家学中有着对易学的偏好 , 熊十力早年也对船山学有较深的认识 , 促使了后来熊十力由佛归儒的转变 。 最后 , 在王熊之学与百年变局方面 , 熊十力受王阳明和王船山的影响 , 通过证成宇宙人生来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
第三场研讨继续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研究的未来”为主题 , 由上海师范大学邓辉教授主持 , 共有五位发言人 。 同济大学谷继明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王船山与天主教思想之交涉》 。 谷老师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船山与天主教细节上的来往 , 通过《船山全书》的文本内容和船山提到的关于天主的事情加以勾勒 。 船山坚持华夏文明的立场 , 认为天主教是更大文明意义上的冲突 。 第二部分涉及到船山对西学的评论 , 尤其是天文历法方面的评论 。 船山认识到利玛窦和天主教带来了一些新的理论背景 , 意识到西学带来的挑战 , 但同时坚持自我主体的立场 。 船山意识到儒家文明与天主教思想的根本区别 , 重新思考了天和宇宙 , 在理学的基础上做了新的讨论 。 天津社会科学院田丰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船山研究与人伦赓续》 。 他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人伦经历了一个持续性的危机 。 抛开现实历史因素 , 仅就学理层面而言 , 传统的天道、天理、天伦等几千年未曾受到过质疑的自明根基在西方近代实证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双重冲击下趋于瓦解 , 因此我们需要在中西比较视域中阐发船山对先秦思想的返本开新 , 并尝试发掘出一些人伦复兴的可能性 。 重庆师范大学李长泰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王船山的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李老师在报告中分析了四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船山思想中是否有“公正”思想 , 第二个问题是船山所说的公正范畴之内涵 , 第三个问题是船山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四个问题是船山公正思想的新时代研究价值 。 李老师从现代性话语体系中考察船山遗著中的“公正”思想 , 展示了船山公正思想研究的理想价值、治理价值和文化价值 。 上海财经大学陈焱老师的报告题目为《近现代船山研究中的反启蒙诠释路向》 。 陈焱老师首先介绍了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近代船山诠释偏于启蒙进步路线 , 对这种诠释路线一直存在着一种批评和质疑 。 接着 , 陈老师对近现代以来船山地位之浮沉与川船山思想定性之关联做了一个历史考察 。 按照两条线索的发展路线认知 , 一个是所谓宋学精神 , 一个是所谓的启蒙精神 , 两者间有冲突和对立 。 同济大学刘昊老师的报告题目《归己与原本:船山“自然”论的一种解释》 。 刘昊老师考察了不同学派对“自然”概念的阐释 , 在报告中提出了关于船山研究的一个问题:天道的自然与人道的自然如何联系?也就是天道如何向人道转化的问题 。 从刘老师的阅读体验看 , 船山那里天人有差等 , 船山对人道自然的说法非常警惕 。 船山“自然”解释的侧重点在“自” , 对此 , 刘昊老师对船山的“自然”概念和经典诠释进行了非常清楚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