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研讨会︱从祇园精舍到耶路撒冷——亚洲内外的贤圣传

贤圣传是研究宗教活动非常重要的资料 。 1992年 , 葛然诺(Phyllis Granoff)与篠原亨一(Koichi Shinohara )出版Speaking of Monks(《云及僧》)一书 , 改观了学界长期以来对这类材料的低估 。 为祝贺葛然诺教授于耶鲁大学荣休 , 2021年12月7-9日 , 旭日全球佛学网络(www.glorisunglobalnetwork.org)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从祇园精舍到耶路撒冷” 。 来自东亚、中东、欧洲及北美等地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 , 共同探讨了亚洲内外制造和流通的显圣传 , 试论了圣传-史传的跨文化和跨边界研究取向 , 并深入剖析了僧尼人物、护持其遗产的群体 。 本次会议由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耶鲁大学以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拔地入云”计划协办 。
Eric|研讨会︱从祇园精舍到耶路撒冷——亚洲内外的贤圣传
文章图片

葛然诺(Phyllis Granoff)教授
会议开幕
在开幕式上 , Eric Greene葛利尹(耶鲁大学)、Mimi Yiengpruksawan 杨靡芜(耶鲁大学)、Eviatar Shulman 埃韦塔·舒尔曼(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陈金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首先向葛然诺教授卓越的学术成就致敬;随后葛然诺教授的同事和学生们集体为她的荣休献词;最后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David Shulman 大卫·舒尔曼为会议做了主题演讲 。 他讲述了一部罕见的来自十八世纪喀拉拉邦的自传 , 这部自传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个人命运与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结合了起来 。
Eric|研讨会︱从祇园精舍到耶路撒冷——亚洲内外的贤圣传
文章图片

葛利尹(Eric Greene)教授(上左)、杨靡芜(Mimi Yiengpruksawan)教授(上右)、埃韦塔·舒尔曼(Eviatar Shulman)教授(下左)、陈金华教授(下中)、大卫·舒尔曼(David Shulman)教授(下右)
疯僧、蝙蝠僧与神僧
会议第二部分的议题为“疯僧、蝙蝠僧与神僧” 。
James Robson 罗柏松(哈佛大学)探讨了蝙蝠僧在佛教中的地位 。 他首先解释了蝙蝠模棱两可的形象如何使它们成为类比的有力来源 , 随后讲述了佛教文献对于蝙蝠僧的描述 。
李巍(河南大学)讨论了《高僧传》僧人疗愈的故事 。 他指出从僧传的记载来看 , 僧人治病行医不仅代表着神异的能力 , 更突出表现为僧人可以看透因果、鬼神作为疾病的根本原因 , 从而对症下药 , 治疗疾病 。
葛洲子(陕西师范大学)认为 , 北宋的“故家”士人们捏造了言法华的预言天赋和他作为圣僧的形象 , 试图以此改善受王安石变法影响的政治局势 。
Eric|研讨会︱从祇园精舍到耶路撒冷——亚洲内外的贤圣传
文章图片

罗柏松(James Robson)教授(上左)、李巍教授(上右)、葛洲子教授(下中)
圣俗之间、圣俗之外
会议第三部分的议题为“圣俗之间、圣俗之外” 。
Eli Franco(莱比锡大学)提出了两种在佛教传统中阅读法称(Dharmakirti)传记的方法 。 一是以现代佛学家Erich Frauwallner(1898-1974)为代表的 , 将法称视为圣僧并合理化他的作品《释量论》中出现的奇怪的章节顺序;二是以十一世纪印度佛教评论家Yamāri 为代表的 , 对法称作出的更现实且不那么神圣的评价——Yamāri认为法称《释量论》中奇怪的章节顺序来源于他的懒惰和疏忽 。
Michael Nylan 戴梅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Marty Verhoeven(美国法界佛教大学)的演讲探讨了我们如何能够确认理解了传记的预期意义 , 因为许多早期历史学家都是根据导致对自然和人类生命形式产生影响的事件来衡量人类的伟大 , 而不是关注人类发展的过程 。